遼寧營口:一場24小時的緊急采購戰
■ 本報記者 朱穎
3個部門、24小時的奮戰,在60年不遇的自然災害面前,營口市政府采購打了一場緊急采購的漂亮仗。
近日,臺風“達維”突襲遼寧,營口市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100多萬人受災。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營口市采購中心(以下簡稱采購中心)7個人,與其他2個部門通力合作,24小時不息奮戰,圓滿完成了緊急采購任務,節約財政資金4萬元。
快一點 再快一點
“達維”過境,造成營口市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而疾風驟雨過后,氣溫迅速回升,防疫工作的形勢更是嚴峻,如何防控好災后疫情成為擺在營口市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難題。
8月8日上午9時,一直堅守崗位的采購中心接到緊急采購任務,要求采購車式噴霧器2臺、背式噴霧器15臺,另有84消毒液、漂白粉、二氧化氯各5噸及3噸漂白粉精片等消殺藥品。除了要求保質、保量外,另一個要求就是:快,一定要快!
災情就是命令。采購中心在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啟動了緊急采購預案。采購中心全體人員爭分奪秒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當天下午1時,接到緊急通知匆匆趕來的幾家供應商參加了談判,晚上8時,最為急需的漂白粉、84消毒液、二氧化氯的采購合同簽訂,次日上午9時,滿載著消殺物資的貨車向災區駛去,比有關部門要求的時間整整提前了2天。
過一關 又是一關
當得知物資已經完全運達災區時,采購中心全體人員都松了一口氣。而對于他們來說,在這24小時中所遭遇的困難,只能用“甘苦自知”來形容。
據了解,于2010年印發《營口市政府采購中心緊急采購辦法(暫行)》,遇到緊急采購項目,不僅可以簡化采購程序,還可通過多種渠道尋找可靠供應商。“但是第一輪的信息反饋并不樂觀,由于近期災害頻發,供應商的庫存已經吃緊,當時大家心里都有些拿不準,但誰也不愿放棄。”據采購中心主任王連洪介紹,為盡一切可能縮短決策時間,采購中心在與衛生、財政部門商討后,現場敲定項目需求,并決定采取采購為先,手續隨后,以談判與報價相結合的方式與時間賽跑。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所有人圍聚在談判桌前時,才發現供應商的庫存量根本無法滿足全部需求。經過商討,采購中心最終確定采用化整為零的送貨方式,要求供應商盡其所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少量多批次送貨,在保證使用不受影響的同時滿足總需求量。同時對于硬性要求和質量問題,采購中心決不放松。
據了解,此次采購不僅品種繁多且專業性很強。為此,采購中心積極向衛生局征詢采購需求和專業意見,并吸取以往采購經驗,要求參與談判的供應商不僅為已在國家工商機關注冊的企業,且須持有器械及藥品生產許可證,所提供的產品也須同時具備產品檢驗證及產品合格證。
“供應商表現很出色!”
“一天下來,我的手機都打壞了。”王連洪“抱怨”道,“大家都忙到晚上8點多,誰也顧不上吃飯,第二天聽說物資運到了,心里才踏實。”
在這次緊急任務中,令人動容的還有參與采購的供應商們。“當我們一同面對災難時,他們的表現真的很出色。”王連洪說,談判中沒有一家供應商哄抬價格,甚至有供應商主動提出降價。漂白粉的供應商來自沈陽,為保證救災物資按時交付,供應商9日一大早親自駕車將5噸物資從沈陽運往了災區。
“當時很緊急,我們很多貨都是當天從廣州臨時調來的,能夠為災區貢獻一份力量是應該的。”提供消殺器械的供應商黃先生對記者說,“采購中心的反應很迅速,對需要采購的器械標準十分了解,在打通需求和供給相匹配的各環節做得很到位。”
責任編輯:
本文來源:
下一篇:
新疆啟動《政府采購法》頒布十周年宣傳活動
上一篇:
浙江鄞州守“三關”花好每分錢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