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尚需“看碟下菜”
■ 易舟
在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一攬子項目中,政府采購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這無疑是當前業內關注和思考的焦點問題之一。
毋庸置疑,將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管理和實施范疇,并不缺乏理論和制度基礎,但這絕不意味現實中政府采購立馬可以“全盤端”。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囊括了幾百項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清單一夜之間被擺到了政府采購部門的辦公桌上,結果會怎樣?
不排除在個別項目上能夠看到些許濃墨重彩,但面對大多數項目時,我們或許會產生一種隱憂:接了壓根接不了的任務,會不會讓政府采購工作人員一夜白頭?去完成根本沒有能力完成的項目,會不會砸了政府采購的招牌?
一面是政府采購實施中相對固化的小目錄,一面是政府購買服務一筆勾畫出的大目錄;一面是服務類采購項目薄弱的實踐基礎,一面是嶄新的、復雜的、高要求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這些實踐中的差距,無不提醒我們,應從現實的角度客觀看待和分析政府采購該干什么、怎么干。
首先,在角色定位上,政府采購應明確自身在政府購買服務中的配套服務屬性。被置于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社會建設層面的政府購買服務,其實是一整套相對獨立的改革設計方案,有服務于其改革目標的特定的機制設計與權責配置。從目前來看,在這項改革中,政府采購機制屬于外部接入的配套機制,并非主導機制;政府采購部門屬于參與部門,并非統籌協調管理主體。
其次,在職責分工上,政府采購應側重于政府購買服務的中間實施環節。政府購買服務覆蓋面較寬、涉及的主體較廣,管理、實施、監督延伸的鏈條較長。引入政府采購機制的初衷,在于為政府購買服務的具體實施過程提供有制度保障的競爭機制。而從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前期管理和后期履約、績效評估環節來看,政府采購介入的難度較大,發揮作用的空間較小。
再其次,在實施范圍上,政府采購應“看碟下菜”,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策略。從政府采購實施的深度上看,納入政府采購目錄進行常態化管理,屬于較高的實施層次;而納入具體實施和統計范疇,屬于較低的實施層次。對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而言,政府采購可先追求后者,再逐步實現前者。在具體的實施項目上,政府履行職能所需的輔助性和技術性服務的大多數事項屬于過往政府采購活動中的“常客”,應當優先得到鞏固和發展;而其他的基本公共服務、社會服務、行業管理與協調服務、技術服務,政府采購的實踐經驗相對匱乏,可選取其中市場化程度較高、采購較為頻繁、前期研究較為充分的項目,進行試點探索,逐步積累實踐經驗,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最后,在實施方式上,政府采購應突出競爭性,兼顧靈活性。政府采購的優勢在于嚴密的程序保障和充分的競爭性,這也是政府購買服務實現最終績效目標的有力保證。但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大多具有需求較難描述、成本不易確定、專業性較強的特性,不同類型的服務項目應適用相應的采購方式,這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創新采購方式,以滿足不同項目的具體需求。
立足現實,眺望未來,我們不必擔心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大好機遇會稍縱即逝,而是需要苦練內功,做好自身功課。如果將來有一天那些曾經讓我們一籌莫展的服務項目都變成了“小菜一碟”,那么購買服務項目想不進入政府采購都難。
責任編輯:
本文來源:
下一篇:
政府購買民間收養服務具備可行性
上一篇:
政府購買服務不能撇開政采機制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