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刊專題】政府采購與民生服務(1)
易舟:當“陽光”逐漸落地
女生霸占男廁所,讓如廁問題成為網絡熱議話題;民工荒蔓延,招工單位面臨無工可招難題;驚蟄過后,一些農戶開始四處打聽在哪兒能買到放心的種子……當注目類似大大小小的民生問題時,有誰會想到它們和政府采購的關聯?
不妨來聽聽不同人的答案。
“我們得到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比如今年統一采購的煙農19,這是大農場生產的優質麥種,市場價每斤賣到了1.6元以上。通過政府采購,我們僅用了1.35元就能買到這么好的種子。”這是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平圩鎮村民平兆孔的回答。
“不用在小平房里過了……”看看小區里一棟棟設施齊備的高樓,再看看手中的鑰匙,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齊家坡村的一位村民興奮地說:“從此以后可以告別低矮潮濕的平房,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啦。”像這樣通過政府采購建設起了保障性住房已在大同“遍地開花”。
“無臭、無味、無腳印,全國一流!”這是蘇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對蘇州公共衛生間的評價。公共衛生間,甚至已經成為蘇州的一張城市名片。而這不是地理位置的自然優勢,也并非氣候條件所賜,而是源自政府采購對蘇州城市管理所做出的努力。
“不花一分錢學到了技能,以后不用再干純體力活。”這是無錫市一位農村勞動者的回答。無錫市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確定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機構,為農村勞動者提供培訓服務,僅2010年,就培訓農民工5萬名。
這些都是《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在一線采訪中收獲的答案。被采訪者發自內心的聲音,讓人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同百姓生活緊緊相連的政府采購。
事實上,不只這些地區,也不只公廁、良種、保障房,當放眼全國,就更不難發現,被喻為“陽光”工程的政府采購,已照向公眾,溫暖千家萬戶。
在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國家和社會重大活動中,政府采購提供了相關建筑工程、設備以及服務等方面的重要基礎保障。
在以良種采購、農機具購置、農家書屋、病險水庫整治、新農村建設項目為代表的“三農”領域,政府采購在大顯身手。
以保障性住房、市政工程、社區服務、環衛垃圾處理項目為代表的城市管理,以購買公共文藝演出、“文化下鄉”、中小學免費課本、學生保險、校園安全加固工程項目等為代表的文化教育,在以基本藥物、疫苗采購、“醫療器械下鄉”為代表的醫療衛生中,以購買養老服務、弱勢群體救濟扶持為代表社會保障等等,都有政府采購的直接參與。
"陽光”落地,一片燦耀。
作為產糧大省,安徽省自2007年起實施全省小麥良種優勢產區良種省級政府集中采購以來,累計采購規模39.08億元,實現全省31個項目縣的3900萬畝小麥良種優勢產區良種采購全覆蓋。僅購種環節,通過實施政府集中采購,5年累計為廣大農戶直接節約資金超過2億元。2011年,安徽省省委書記張寶順與人民網網友交流時明確表示,安徽省小麥良種政府采購的多年實踐是成功的,不僅促進了安徽省小麥連年豐收和全省小麥品質優化,也保證了種子質量安全。
作為人文重地,江蘇省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本實施集中采購,使該省義務教育階段徹底實現了零收費,不僅讓江蘇5000多所中小學的652萬名學生可以盡情享受“陽光雨露”,還節約了近2000萬元的財政資金。
作為全國首批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試點地區,甘肅省到2012年底,將在2011年全省農家書屋總數14930個的基礎上,建成17000余家,以實現全省行政村全覆蓋的目標。小小的農家書屋,正悄然改變著農民群眾的生活習慣、思想觀念及生活方式。
通過規范的“陽光”制度保障,政府采購讓民生支出用得更實,讓百姓的感受更加溫暖。而隨著公共財政加大對公共領域和民生領域的傾斜,政府采購的“陽光”將投射到更廣闊的土地上。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