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財經•政府采購直播間】
【搜狐財經•政府采購直播間】
【主持人】
顏曉巖《中國政府采購報》總編輯
【嘉賓】
賈康:全國政協委員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徐煥東: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姜毅: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主任
安徽小麥8年豐產背后的政采功勞
政府采購良種保糧食豐收
顏曉巖:大家好!歡迎各位嘉賓做客2012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政府采購直播間”。
大家知道,安徽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要承擔解決6800萬人的吃飯問題,還要分擔著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國家糧食千億斤增產計劃等重任。也就是說,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是這個省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截至2011年,安徽省已經實現了小麥單產連續8年大豐收、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不過大家可能并不知道,安徽省糧食豐收的背后有政府采購的一份功勞。
糧食增收到底和政府采購有什么關聯?下面我們先請姜主任介紹一下情況。
姜毅:國家為了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建立優勢產業,鼓勵農民種植優質品種,出臺了良種補貼政策。根據農業部、財政部的文件精神,安徽省從確保種子質量、提高小麥品質、節約農民購種成本和促進小麥豐產、豐收這個角度出發,經省政府同意和農業部、財政部認可,對小麥良種補貼實行了省級統一采購,優惠價供種補貼的方式。從2007年覆蓋1100萬畝,到2011年擴大到了3900萬畝,覆蓋了全省31個小麥主產縣(市、區)。
安徽省從2007年開始實行小麥優勢產區良種省級集中采購。具體做法是把國家給農戶每畝10元的補貼集中起來,加上各級農業部門從農戶那里直接歸集的資金和良種采購需求,統一實行政府采購,發揮規模效應,保證良種品質,可以說安徽省小麥單產連續8年豐收、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小麥良種統一政府采購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顏曉巖:簡單地講,就是政府采購幫農民購買種子。這么做之后,效果怎么樣?剛開始的時候,農民有什么反映?有沒有遇到阻力?
姜毅:記得2007年我們第一次實行小麥良種補貼省級集中采購的時候,一些投標供應商在招標現場散發傳單,反映良種采購中存在不規范行為。經過我們規范操作,省級集中采購的招標結果出來以后,從各個方面反映的情況看,效果還是很好的。
首先是確保了種子的質量,而且選什么樣的種子由農民說了算。選種首先要召開村民會議,由村民代表推薦一到兩個品種交到縣里,再由縣里請專家從種子的安全性、合法性以及充分考慮土壤的墑情、天氣氣候等條件嚴格把關確定,再把確定好的品種反饋給農民。管理部門還對中標的種子按照2.5萬公斤一個樣品來進行抽檢,由省種子公司統一組織田間種植鑒定,小麥生長情況由農技人員定期進行指導。
其次是促進小麥品質優化。由于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以2010年為例,我省小麥優質率已經達到8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最后是幫農民兄弟省了錢。由于統一采購的良種價格遠遠低于市場價,每年為農民節約良種成本每斤約在0.5元左右。以“煙農19”為例,在淮南潘集區,2001年“煙農19”的市場價是1.6元/斤,最高為1.7元/斤,政府采購價僅1.35元/斤。按照每畝耕地需要16斤種子計算,國家每畝補貼10元可以折算為每斤種子國家補貼0.625元,那么按照政府采購價,農戶購買一斤種子最終僅需花0.725元。
這一舉措實施多年來,受到小麥主產區廣大農民的歡迎。農民們還與前去采訪的記者說,他們不但支持小麥良種政府采購,還希望其他種子以及化肥等都實行政府采購。
顏曉巖:不知道現場兩位專家聽了姜主任的介紹后,對安徽省小麥良種政府集中采購這種模式有何評價?
賈康:我認為安徽的案例是政府采購在具體運行管理方式上的一個很好的創新。
如果從績效角度來考評的話,政府采購機制結合良種補貼政策導向之后,使原來的績效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既有利于農民,也有利于消費大眾,有利于國家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很好地體現了政府采購機制創新帶來的綜合效應。
徐煥東:安徽的經驗在法律文件上不一定能找得到,它是一種實踐中的創新,這種創新發揮了政府采購不可替代的制度優勢。“安徽模式”解決了幾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對種子質量的把關和價格等問題,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由專家把關、驗收,把職能落到實處,這比給錢就了事意義大多了,我認為這種模式非常有前景。
賈康:比如農用化肥、農藥,似乎可以簡單地比照這個模式來做。這樣一來,農民濫施農藥化肥的情況可以得到專家的校正,降低了農民的成本,也可以減少農業污染,我認為這樣類似的情況都可以把政府采購的潛力進一步發揮出來。
“三農”領域政府采購作為空間大
顏曉巖:實際上,安徽省不僅僅是在小麥良種采購方面這么做。姜主任再介紹一下其他采購項目。
姜毅:安徽省的“三農”采購工作是圍繞著省委省政府在“三農”方面的大力投入展開的。從2004年開始,我們每年都組織3到4次疫苗采購,累計采購規模近8.5億元,2006年、2007年,我們在全國較早地開展了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項目集中采購,通過競爭方式確定項目縣,采購金額將近9000萬元。從2006年開始實施全省新農村科學儲糧示范倉采購,6年累計采購規模超過5000萬元,采購儲糧倉超過15萬套,覆蓋全省1400多個行政村,累計減少農戶儲糧損失0.6億元左右。從2007年開始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采購,5年來累計采購規模1億多元,項目實施面積684萬畝,根據安徽省農委調查測算,項目實施4年中,為農民增加純收入2.3億元,節省肥料成本4950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量3600噸,充分體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顏曉巖:也就是說,政府采購不是一個簡單的采購動作,更多地是國家戰略政策落實的一個推手或抓手。賈所長,您認為呢?
賈康:這個倒也合乎邏輯。
我覺得安徽的經驗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具體采購對象的變化,和它提升的績效,這是體現公共財政導向下的政府采購內在追求的,就是怎么樣盡可能高水平地運用財政分配的公共資源。首先體現為資金,資金通過政府采購后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物品和服務,來很好地實現公共財政,提升民眾的福利水平,提升總體的社會大眾實惠這樣一個歸宿,落實到了公共財政必然的目標之上。它再次體現了公共財政下討論的一種機制創新,一定要調動潛力,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
徐煥東:和城市相比,農村在公共管理方面相對比較缺失,因此政府采購在農村公共服務領域的發揮空間非常大。比如說公共環境治理、生活垃圾處理等,能不能通過政府采購來購買服務、外包服務?我認為政府采購在這個領域、在“三農”方面確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安徽的模式很值得研究和推廣。
賈康:類似的探索和創新在其他地方也有看到。幾年前聽說江西通過政府采購送文化下鄉,讓有資質的表演團隊、電影放映隊來到鄉間地頭。這樣,同樣是花錢,農民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前些年陜西還曾做過村醫政府采購,像這些經驗都值得重視。
姜毅:我們還實行過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健身器材、農村公共衛生等政府采購項目。農家書屋政府采購我們從2008年開始做,截止到去年年底,采購規模達到2.8億元,建成農家書屋1.6萬個,2012年將實現全省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成效也很明顯。
顏曉巖:今年是《政府采購法》頒布10周年,政府采購作為財政優化支出的四項改革之一,10年前和10年后已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的政府采購已經超越了政府買東西這樣一個狹義概念了,而且越來越顯現出制度的優越性,比如糧食豐收了,不光農民增收了,城里人也吃上了好品質的糧食,再比如保障房采購、公共服務采購,政府采購其實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制度作用。
賈康:是的,回到理論框架上來說,國家財政支出規模現在已經有10多萬億元了,這里面其實大部分都是采購支出。過去說政府采購,首先是納入政府采購改革新軌道,一開始絕對量比較小,以后絕對量不斷上升,同時它在整個財政支出中的相對量也在上升。現在采購規模已比較可觀,但和國際相比,政府采購占財政支出比重并不高,這意味著潛力、空間還很大。像姜主任介紹的,政府采購公共服務的事情,群眾得到了實惠,對政府采購的滿意度就會得到提升,確實非常有意義。
顏曉巖:隨著公共財政支出加大向民生轉移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的提出,政府采購制度今后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就像各位嘉賓提到的那樣,一些領域其實已經在做的和將要做的,政府采購制度在其中都會發揮更大的潛力和作用。
姜毅:去年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完成的采購規模是50億元,我們粗略算了一下,其中涉及“三農”采購的規模數就有25億元,占比接近50%。我認為,今后,政府采購在實際工作中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顏曉巖:感謝各位嘉賓做客“政府采購直播間”。希望未來政府采購在為民生服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大家!(本報記者 周黎潔執筆)
【現場花絮】將訪談進行到底
“某省一個采購項目,評標結果出來后,采購人對中標企業不滿意,非常強硬地拒絕購買該企業的產品,這種做法是否違法?”
“這家采購人的傾向性是很明顯的。只要未發出中標通知書,從法理上看,采購人確實有權拒絕,只能說,中標企業不是采購人事先選定的那家。”
“某采購人以中標企業的標書中某條技術參數不符合招標文件為借口,拒絕購買該企業的產品,企業不服,向監管部門提出投訴,監管部門裁定由采購人代表前往該企業生產地調查,看是否符合要求,采購人代表千里迢迢趕到生產地后,企業反而以對方無單位出具的介紹信為由,拒絕其展開調查,企業是否有權這樣做?”
“這才是‘一波三折’哪!個人認為,這家企業無權拒絕采購人代表的實地調查。”
“我反而覺得企業可以這樣做……”
上午搜狐財經•政府采購直播間的訪談結束后,幾位嘉賓覺得不夠盡興,在午餐桌上繼續聊起來,話題也從政府采購保障民生、扶持中小企業等政策功能轉到具體操作過程中的某些疑問上,你問我答,各抒己見,餐室儼然成了另一個座談會現場。
向匆忙的政采人致敬
“賈老師來啦,那我們可以開始了!”一位工作人員迎了上去。將近下午一點,本有要事處理的全國政協委員、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出現在搜狐演播室門口。
“別急別急,我先把外套脫了。”賈康笑道。片刻后,他一身筆挺的西服,神采奕奕地登場。
訪談結束后,來不及與幾位嘉賓聊上幾句,他又匆匆出發了。百忙之中,他硬擠出時間,趕赴這場與兩會代表暢談政府采購的春日之約。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徐煥東以及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姜毅莫不如此。
說起來,另一位嘉賓——江蘇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吳小明也非常令記者感動。3月3日晨抵京后,她顧不上回賓館休息,直奔演播室,而前一天晚上,她還在辦公室處理公務,一直忙到10點多,她所乘坐的火車是當晚10:50發車。
可敬可愛的政府采購人,你們為政府采購事業忙碌著,我們向你們致敬!
“名片”風波
“哎呀!我的名片沒帶夠,沒辦法送一張給賈康老師了……”一位同行上上下下翻遍了衣服的口袋,最終擺擺手,遺憾萬分地抱怨道。
安徽“三農”采購的訪談結束后,臺上的嘉賓、臺下的聽眾都顯得意猶未盡。大家聚攏在一起,忙著交換名片、另約時間再敘,場面熱鬧極了,便出現了上述一幕。
除搜狐財經頻道的工作人員及本報記者外,在場其他幾家媒體的記者也不甘示弱,抓緊時間“圍攻”這些政府采購圈的“明星”們,連本報總編顏曉巖都沒有“放過”。賈康和徐煥東身邊圍滿了人;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則邊聽顏曉巖講述,邊飛快地記錄著。
我看著其他媒體記者瘋狂追逐政府采購圈內的名人,真切地感受到政府采購事業的影響力正悄然擴大。
【相關鏈接】安徽“三農”采購路徑
近年來,安徽省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作用,在扶持“三農”方面卓有成效。
2002年,農業部組織制定了優質專用小麥、專用玉米、高油大豆等11種主要農產品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為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建設,2002年起,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用于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并逐步將補貼項目從高油大豆擴展到優質專用小麥、專用玉米及水稻。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增加資金規模,在小麥、大豆等糧食優勢產區擴大良種補貼范圍。”良種補貼逐漸成為國家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重要手段。從這一年起,安徽省每年開始組織實施3-4次農畜疫苗采購。
2006年起,安徽省開始組織實施儲糧倉政府采購。
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健全農業支出補貼制度”,明確將良種補貼政策納入該項制度之內,并提出“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擴大補貼范圍和品種”。這一年,安徽省開始組織實施小麥良種補貼政府采購,并著手探索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項目及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采購項目。
此外,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還先后組織實施了家電下鄉、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建設、抗旱保苗設備、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控藥械(農藥)采購等多項強農惠農富農項目。 (本欄文字 戎素梅)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