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種食品添加劑裸奔 消費者如何安心
從"清水變羊湯"說食品添加劑:警惕舌尖很美 身體受罪
資料圖片:2013年1月21日 漫畫:順手成“羊” 加入羊肉精粉的開水就可以變身羊湯,豬肉涂上牛肉香膏竟能吃出牛肉味,想讓肉制品口感鮮嫩可直接加入嫩肉粉……如今這些輕易就能改變食品特性的各類調味品、添加劑在一些食品批發商城隨處可見。但人們是否能安全進食,記者從市場到企業,從監管部門到檢測機構,一路追蹤部分調味品生產銷售鏈條,卻無人能給出明確答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高彥祥說:“對于肉味香精而言,熱反應是制備香精的重要加工工藝,而德國、比利時、日本等國科學家相繼發現熱反應會產生‘可能對人體致癌物’。目前,我國對食用香精安全性研究并不足。” 高彥祥認為,發達國家對食品添加劑嚴格管控,不符合標準、安全性難以驗證的食品添加劑不允許上市流通。但是我國像食用香精這一類復合型食品添加劑卻沒有國家標準或標準粗略。這樣的產品大行其道,令人擔憂。新華社發 趙乃育 作
新華網沈陽1月22日電(記者孫仁斌)“牛肉膏,讓豬肉變成牛肉味”“羊湯粉,讓清水變羊湯”……近來的食品添加劑愈發顯示出帶有魔幻色彩的“style”。記者調查時卻發現,這些似乎有悖常識的“速成式”的添加劑,卻大多有著生產許可證等正規手續。合格是否就能讓老百姓放心?這些添加劑真的對人體無害嗎?一滴添加劑,讓一碗清水變成羊湯,如何能讓消費者信服而領受呢?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被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約有2400種,但實際上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的不到500種。雖然每年不斷有新的食品添加劑增添到目錄中,但監管力度明顯跟不上食品添加劑行業發展的節奏,有上千種食品添加劑處于“裸奔”狀態,如何能讓消費者安心?
當前,我國食品添加劑生產流通過程的監管仍然采取衛生部門、質檢部門、工商部門等多部門分工合作方式,這種工作方式容易造成各部門權責之間出現“真空地帶”,加大了監管難度。記者在查證一家食品添加劑企業的生產許可證時,前后撥打廣東省質監部門電話20次,卻一無所獲,試想普通民眾要想獲得一份食品添加劑的相關信息,難度該有多大?
此外,質監部門兩三個月一次的巡檢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為什么工商局負責產品的市場流通,但簡單地看看生產許可證“復印件”即可放行;食品添加劑輕而易舉地流向大小餐館后用量如何、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究竟會產生多大危害,更是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答復。
有專家指出,即便是正規生產的食品添加劑使用過量,也容易引發諸如癌癥、慢性中毒等危險。這些看上去很美的食品添加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舌尖上的神話”,滿足了人們味蕾的需求。然而,這種美卻如一張“畫皮”,有可能讓消費者付出身體健康的代價。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