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哪些該做減法,哪些又要做加法?何處該“隱身”,何處又要“現身”?啥時可放手,啥時又要插手?看似對立的選項,卻要有機統一起來,這是機構改革之難,也正說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這一改革至關重要。
政府機構改革,我們已經進行了多次、持續了多年。為什么?一個重要原因是,情況在變化,認識在深化。看看過去的改革,每次都是針對當時行政管理體制的主要矛盾。情況在變,問題也跟著變,改革的節奏也必然要適當調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這是基本的方法論。
從改變食品安全的分段監管,到減少各種審批、許可、收費,此次改革,職能怎么轉,決定了機構怎么調。許多問題通過職能轉變來解決,比單純的機構調整更有意義。十八大報告要求,政府職能要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政府機構改革也應該以此為目標,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對于當前行政管理中的種種問題,民間多有揶揄,如“十幾頂大蓋帽管不好一頂破草帽”,如“上面政策是太陽,照到下邊碰到墻”。雖屬夸張描畫,但所揭示的矛盾也啟示改革者,機構改革同樣是調和鼎鼐的功夫,需要處理好大和小、收和放、政府和社會、管理和服務的關系,要做到政府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該管的要抓到位,該放的要讓到位。
鐵路要經營和監管分開,能源要加強資源整合,處理好大和小的關系,才能明確權責,避免“有事踢皮球”,也防止因權力集中滋生腐敗。從宏觀調控、節能減排曾遇到的阻力到地方抱怨“權力上收、責任下放”,處理好收和放的關系,才能保證中央政令暢通、地方積極主動。北京一個胡同停車自治,原來的83個車位“消化”200多輛車,這說明,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就不會“管不過來”,社會也不會“管不下去”。修路建公園很重要,但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高企房價的抑制等等也是政府職責,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才能全面發揮政府職能。
改革,更需要調動各方積極性,簡單的裁撤或重組,反而可能欲速則不達。低垂的果子已經摘完,依靠一個部門、一個機構就能推進改革的時代已經過去。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各個部門都有改革任務。機構改革的目的,不是要把多數部門當做改革對象,而要激發出各個部門的改革動力。
每一次改革都應該是下一次改革的鋪路石。上層建筑需要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要求,但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抓主要矛盾、看主要方面,這不僅適用于政府機構改革,更大范圍內的改革,又何嘗不是如此?
(摘自3月12日《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