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代理行業打拼的年輕人們
那些在代理行業打拼的年輕人們
跑腿多、工資少、壓力大、不能學以致用,令年輕人們時常對未來感到迷茫。要在這個領域做到專家級別,他們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本報記者 張靜遠
“今天開了8個標,累壞了。”小耿氣喘吁吁地對記者說。
小耿,24歲,畢業于一所著名的重點經濟類院校,現供職于北京一家招投標代理公司。編制文件、跑開標現場是他工作的主要內容。“非常辛苦,工作的技術含量不高,學校里學的東西幾乎用不上。有時候感覺跟打雜似的。”這讓小耿時常對未來感到迷茫。
像小耿這樣奔波于各個招投標現場的年輕人是招投標行業的新鮮血液,要在這個領域做到專家級別,他們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怎樣的青春:迷茫 壓力
復雜的技術參數采購人會提供,小耿只需將這些數據套入模板,就算搞定一份招標文件了。而跑開標現場、主持開標、維護秩序,這些同樣用不上自己的“生平所學”。“還要在這行干下去嗎?”小耿時常問自己。
“打雜”也是小千對自己工作內容的總結。25歲的她供職于某投標單位,工作是協助投標。不過小千說:“打雜也算是學習過程吧。”這份工作對小千而言并不輕松,最近她剛剛從江蘇回來,又在準備去東北出差。
跟小耿和小千不同,90后大男孩雨辰以前特別愛到處“得瑟”自己的新觀點新發現。記者在一個招投標論壇里認識他后,有一陣子,幾乎每天都能從qq上收到他的“新觀點”。雨辰曾為《中國政府采購報》提供過一篇小稿子,收到稿費后他興奮得將匯款單拍下來“曬”在網上。然而時隔一年,他現在已經很少提出新觀點了,取而代之的是抱怨采購人的種種強勢行為——在雨辰的世界里,豐滿的理想似乎正在被骨感的現實取代。
而悠悠一開始就直面嚴峻的現實。30歲的她入行不到兩年,算是業界新人,內向靦腆,對新工作時時感到“壓力山大”。“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自己什么都不會,什么都做不了。去年我一直都在打雜。”在壓力之下,悠悠選擇了學習。今年,她已經能獨立做項目了,原本就緊張的她現在更加小心翼翼:“萬一被其他評委問及評分標準的制定依據,答不上來可怎么辦?”悠悠說。
迷茫、壓力、懷才不遇、對行業陌生……這些有著各自青春和未來的年輕人,在面對共同的人生問題。
怎樣的成長:學習 奮斗
招標代理行業到底有多少像小耿、悠悠這樣的年輕人?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員工小左告訴記者,該公司30歲-40歲的員工占公司總人數約50%以上,其次是40歲以上的,占到約30%左右,小左這樣3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約只占到20%左右。而在西北(陜西)國際招標有限公司,30歲-40歲的員工最多,30 以下的年輕人占比不足20%。在國信招標集團,20歲-30歲的年輕人占到56%。江蘇省設備成套有限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廣西云龍招標有限公司的70后和80后員工人數占到了80%-90% 。
無論年輕人在公司中占比如何,記者調查的這些公司有一個共同點:不拒絕優秀應屆畢業生的加入。廣西云龍招標有限公司的年輕人較多,該公司也非常注重新人培訓。據人事部門介紹,該公司每年都會為該年度入職的新人組織15人以上的入職培訓。在江蘇省設備成套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永恒的帶領下,全公司無論是老員工還是新員工,都在集體進行項目管理的相關學習與考試。“學習和上進是我們的一種企業文化。”顧永恒說。
國信招標集團對年輕人的關注視野更為寬廣——2012年,該集團公司和國家關系學院合辦了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為該學院學生提供課程講授與實習機會。
怎樣的未來:成才 逃離
回顧自己的成長史,國信招標集團總工程師荊貴鎖至今難忘。荊貴鎖在大學學的是液壓,畢業后在一家工廠“坐辦公室”。當時很受領導器重的他,因為感覺不能學以致用而在3年后投身自己喜歡的招標采購行業。如今的他早已是業內備受尊敬的專家。
3年、愛好、轉行,這3個關鍵詞是丁攀和荊貴鎖的相同之處。丁攀是一名創業者,他創辦的中融國遠招標有限公司此次代理了不少園博園項目,也因操作規范得到監管部門和采購人的好評。丁攀在大學學的是采購管理專業,畢業后考取了河北省的公務員,3年后辭職來京創業。“我很喜歡我的專業,因為它可以讓我接觸行政管理、財務、制造業等多個學科的知識。”丁攀說。創業的過程有很多辛酸,公司成立的第一年,一個項目都沒有,丁攀也想過放棄。“還好挺過來了,否則就沒有今天的中融國遠。”想起那段歲月,丁攀笑道。
同丁攀和荊貴鎖不同,汪才華沒有太高的學歷背景,他的第一學歷是中專,然而憑借著自身的不斷努力付出,現在擁有法學碩士學位的他如今供職于江西省機電設備招標有限公司總工辦,為公司所有項目把好質量關,而且還是“招標師在線”網的特邀講師。汪才華告訴記者,他的業余時間都拿來學習了,娛樂活動非常少。
每一個受人敬仰的業內前輩都有過青春歲月,都經歷過成長的陣痛。是堅持、努力和對行業的熱愛支撐著他們一路走下來,走到今天這個受人矚目的高度。
然而記者采訪發現,國際關系學院政府采購專業的學生留在招標代理行業的并不多。而其他學校招標代理相關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本專業的比例同樣不容樂觀。浩哥2009年畢業于北京一所重點院校土木工程系招投標方向,如今是紅京魚餐廳某分店總經理。浩哥告訴記者,當年招標行業的行情不好,他們班大部分學生畢業后沒有進入該行業。最近,浩哥聽說自己的專業方向已經被母校取消。
對小耿和小千這樣的年輕人而言,工作意味著打雜;而對荊貴鎖這樣的專家而言,標書里的每一個信息點背后都有著大學問。如何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是招標代理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職場心聲
一位新手的總結
■ zqxnankang
我進入招標采購這一行共164天,總結了一些小經驗和大家分享。
1.不要很快就答應業主的要求,要經過大腦思考。否則,業主的無理要求會使你陷入困局。
2.要預想到業主可能會問你的問題,開標時間、評標辦法、招標文件中的每一個小點是什么意思,千萬不要答錯,如果對方是個領導,發現你連這些都不懂,你可能會死得很慘。
3.初期階段是最難熬的,跑腿多、工資少、挨罵多。在外被罵,回公司還得被罵。所以你要學會忍受挨罵。沒辦法,只有多問、多學、多記、多總結。
4.當你開始慢慢懂了,就要學會分類,比如資料,每個地區的要分開管理,不要亂成一堆。
5.每天要寫工作日記,記錄工作進程,每天跟進。
這就是你的成長,像一顆小樹苗一樣慢慢地成長。
(摘編自中國招標采購社區)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