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網上競價風險
謹防網上競價風險
■ 胡光升 夏富財
網上競價作為一種快捷、高效的采購新模式,不但縮短了采購時間,節約了采購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實現有效競爭。實踐操作中,網上競價方式看似簡便易行,實則具有較高的要求。
網上競價應注意的問題
在網上競價操作中,采購人需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保密。采購需求方案上傳競價系統后,采購人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得與供應商透露有關采購單位的信息。供應商一旦知道了采購人的基本情況,就有可能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發生串標行為,導致價格過高,采購人的利益受到損壞;另一種是進行惡意競爭,導致價格過低,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
二是消除歧視。采購產品技術方案不得設置任何帶有歧視性或者限制性的條款。一旦采購需求存在某些歧視性的條款,或者是存在片面性的因素,就有可能導致優秀的供應商不能參與競價,采購過程就會有失公平,達不到充分的競爭。
三是預算合理。采購預算設置要符合市場價格,這要求采購人多了解市場價格動向。因有些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大,市場主體價格與淘寶網上的價格差異較大。有些產品雖然淘寶網上的價格相對較低,但是網上采購售后服務得不到保證。如果用淘寶網價格作為采購預算指導價或最高限價,容易導致流標。即使不流標,供應商售后服務也很難保證。采購單位一方面要節約財政資金,另一方面也要顧及供應商的利益,給予其合理的利潤。
四是按章辦事。操作流程、公告時間、供貨時間、成交確認、合同簽訂等環節必須符合有關規定。對批量采購物品的供貨時間設置要符合實際,合乎情理。如一批產品采購,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供應商備貨,避免競價人因供貨時間過緊而無法參與競價。
五是充分公開。采購需求方案上傳競價系統后,可以利用手機短訊平臺、辦公助手等將采購信息提供給供應商(但是不得透露采購單位任何信息),一方面便于供應商了解采購信息,另一方面提高了政府采購的透明度,促使更多的供應商積極參與競價。
網上競價存風險
從實際工作來看,網上競價并非完全無缺,同樣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網上競價異常低價競標引起的風險問題。網上競價從公告發出、競價過程成交確認等環節都是由系統自動完成的。而合同授予的標準是最低價格。這就可能引發非正常的低價競標問題。筆者認為,采購單位要組織有關專業人員對產品進行驗收,對設備的品牌、規格、型號等主要技術參數逐一進行核對,確保驗收不走過場,不走形式,不講人情,嚴格把關;對于涉及以低價謀求中標資格、以次充好、弄虛作假的企業,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
二是同等價格競標引起的風險問題。即如果出現2家以上的供應商給出了同一報價的情況,怎么辦?建議采購單位成立詢價小組,要么選擇先給出報價的供應商,要么在線下進行再次組織競價,要么綜合考慮供應商平時的售后服務承諾、公司誠信度、社會影響等進行綜合評價,選擇綜合評價較優的一家為成交供應商。
三是網上競價合同資金支付引起的風險問題。網上競價,一方面要求供應商提供優質的產品,做好售后服務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求在資金支付方面,采購人要按合同辦事,杜絕不按合同約定支付資金的問題。
(作者單位:浙江省慶元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