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戰士”
政采“戰士”
——記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采購三科科長周啟安
■ 本報記者 戎素梅
天熱起來了,又到了夏糧收獲的季節。今年,安徽省的小麥長勢格外好,麥浪翻涌。據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預計,全省小麥商品量約為195億斤。其實,在小麥豐收的背后,還有政府采購的一段故事。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安徽省實施多年的小麥優勢產區良種補貼項目。正是這一項目,給農民送去了高產優質的良種,為豐收打下了伏筆。不過,人們可能并不清楚,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采購中心”)采購三科科長周啟安為此付出了很多。
周啟安是一位轉業軍人,身上印刻著軍人的硬朗和磊落。長得像畢福劍,但比老畢小兩號,更青春、帥氣。2011年11月初次相識時,聽到記者這么說,他嘿嘿一笑。真正熟悉起來后,記者發現,他不但懂業務、肯鉆研,還是位“有心人”。
那是2012年9月初的一個中午。合肥驕陽似火,周啟安辦公室里電風扇正“吱呀”轉著。記者本來怕影響他午休,誰知他擺擺手,說早已沒有午休的習慣。于是,從采購中心當時正在組織實施的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秸稈腐熟劑項目聊起,到小麥良種采購、政法網建設、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采購、銀行金融服務等,每一個項目、每一個數字,他都記得都非常精準:“秸稈腐熟劑采購項目2007年正式試點,現在已經涵蓋了20個續建縣、18個在建縣,每年都吸引全國二三十家供應商參加投標……”
不需要翻閱材料,項目進展的點點滴滴都印在他的腦海里。他說,秸稈腐熟劑采購、小麥良種采購、儲糧倉采購等項目是國家惠農政策的體現,政策的持續性和操作過程的規范性至關重要。
安徽省是農業大省,往大了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土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往小了說,能夠為全省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你有沒有梳理過,目前國家的三農政策有哪些?其中與政府采購相關的有多少?我們做了多少?效果如何?國家政策與政府采購職能的發揮有怎樣的關系?”隨著交談的深入,周啟安一連拋出了幾個問題,還鄭重地給記者布置了作業:以安徽省為例,分析三農采購的政策落實情況及效果。
被他的專業水準和宏觀視野折服的同時,記者忍不住好奇,這個人“半路出家”,為什么這么懂政府采購?
“我曾是一名軍人,堅定不移地完成本職工作是部隊教育的結果。”這是周啟安最常說的一句話。遇到委屈了,工作累了,他就拿這句話激勵自己。或許,這句話恰好能解答記者的疑惑。
自1999年部隊轉業安置到采購中心工作后,周啟安負責過IT產品采購、警用裝備器材采購、通信器材采購、安防工程采購等工作,2007年調到采購三科任科長。十多年來,他共辦理600多個項目,累計采購金額近90億元,多次被安徽省財政廳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他連續10年承辦的中央政法補助專款采購項目,以及多次組織實施的小麥良種采購、家電以舊換新、政法專網采購等大項目,更是被業內譽為精品項目。
“剛開始做政府采購那會兒,尤其是組織中央政法補助專款采購項目和小麥良種采購項目時,真的很辛苦啊。”周啟安回憶道,中央政法補助專款項目橫向涉及省級公檢法司,縱向到市縣鄉,各部門的特殊任務形成特殊的需求,采購的標的物覆蓋面廣,技術需求復雜,統一參數難,協調難度大;小麥良種采購,政策風險大,采購人代表多,供應商對政府采購不了解,組織評審十分困難;政法網建設的專業要求很嚴苛,只能邊學邊做。工作繁重,身心都承受了巨大壓力。然而,生性不服輸、肯吃苦的周啟安,硬逼著自己學習,無論是政府采購法律法規,還是項目涉及領域的法律法規、行業規則,他都狠下功夫鉆研過。“我要感謝我所處的集體。在這里,我得到了很多幫助,也得到了錘煉。采購中心有著良好的氛圍,領導的信任、同事的支持是我最堅強的后盾。”他坦言。
就這樣“被逼著”、“被打磨著”,周啟安從粗通一兩個專業術語,到嫻熟地在采購文件中表述采購人需求、編寫技術方案,再到規范組織實施采購,最終圓滿地完成了一個個任務。也正在此時,他的業務能力飛速提升,成為業內出色的業務能手,不少同事、采購人、相關業務處室工作人員都來向他請教。
然而,他覺得,僅是業務上的熟練遠遠不夠,如何提高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更好地把控項目進展,真正體現政策制定和項目實施的本意,更為重要。
周啟安曾跟記者說過,他并不覺得政府采購行業有多大的風險,自己對政府采購公平性的追求也從未止步。“我是軍人出身,經歷過更加艱巨的任務,所以一直都嚴格要求自己。”他總結出4條規則,并堅持實踐:一要按規章制度辦理項目,不能只憑經驗做事,因為經驗有可能出錯;二要廉潔自律,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處處維護政府采購的形象;三要加強與財政廳業務處室、采購人、供應商等各方面的溝通,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四要重視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
在強化溝通方面,他最有感悟,曾寫了兩萬多字的心得。他說,要注意與財政廳各業務處室間加強溝通,因為他們對采購人的管理更為直接有效;供應商對所處行業的過去、未來及市場情況十分了解,可以通過與他們的溝通了解行業動態和市場規則,使商務條款更為合理,技術參數更加規范;還應注意與公證、監管、監督人員及評審專家溝通,促使他們各盡職責,共同做好采購項目。
周啟安還有自己的小秘密。他告訴記者,自從1999年負責第一個項目起,不管是幾萬元的項目,還是幾百萬、幾千萬或是上億元的項目,他都會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記下來。比如,如何與各方進行有效溝通、商務條款如何設置、技術參數怎樣設定、評標現場如何管理、評標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如何對待供應商的質疑、領導是如何解決政府采購中出現的問題等等。起初只是零散地記錄,后來,做的項目多了,他開始總結歸納、尋找規律,如農業類、家具類、裝修類等,到現在,已經匯總了12大類,有10多萬字了。
“等退休后,我想拿出這些筆記,慢慢整理。不敢說它們有多大的價值,只覺得這是做政府采購的很好的檔案材料。”周啟安說,看到這些筆記,就像回到當初那段奮力拼搏、有苦有樂的日子。
有人抱怨,采購中心工作繁瑣、地位低、權力小,是多頭“受氣”的部門。在周啟安看來,這些人并不理解政府“服務”職能的內涵。“我每天過得挺快樂的。忙完回家,做做家務寫寫心得,不去違法違規,心里非常坦蕩、安寧。”周啟安說,任何政府部門都是服務部門,采購中心的職能,便是通過集中采購使國家財政資金用好、物有所值,使政府采購政策功能落到實處,更好地支持民族產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