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機構應向管家式服務轉型
隨著電子招標投標的發展,現處于競爭末端、提供同質化服務的代理機構將面臨著“消失”的危險
代理機構應向管家式服務轉型
■ 汪才華
電子招標投標這一技術革新,已經帶來程序簡化、效率提高的新局面,從事程序性服務的人員需求勢必大量減少,現行處于競爭末端、提供同質化服務的招標采購代理機構將面臨在市場化競爭中消失的危險。那么代理機構該如何應對新挑戰呢?筆者有以下一些建議。
一是開拓中小型企業電子招標投標市場。
電子交易平臺的構建需要幾年的時間和動輒上千萬元的投入,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其招標采購并不具有上述特性,也無法投入巨資和專業人員、設施來實施電子招標投標。筆者認為,這方面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代理機構應借《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和《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技術規范第一部分:交易平臺技術規范》出臺的“東風”順勢而上,盡快打造中小型企業電子招標投標的交易平臺。
二是盡快實現交易平臺下游業務的對接和行業、專業電子招標投標模板的建立和積累。
如何實現自行招標和代理機構內部的管理系統與交易平臺的對接,如何解決招標文件的差異性,特別是不同行業和特殊招標項目的技術部分的差異性,是需要招標人或代理機構去思考的問題。這就要求代理機構要實現OA辦公系統或企業ERP(企業資源計劃)與交易平臺的無縫對接,避免一個招標采購項目需要在不同系統輸入多次帶來的時間效率損失的問題。代理機構應抓住電子招標投標數據對接、共享相對更加便捷之機,不斷充實招標模板,向專業精而深的方向發展。有條件的,可以將這些對接產品和招標模板形成知識產權向市場銷售。
三是拓展招標投標咨詢業務。
這種咨詢業務既包括新出臺的法律法規的宣貫和招標文件編制技巧、典型案例解析等知識的培訓,也包括資格條件設置、標段劃分、潛在投標人市場情況分析、異議質疑處理、特定專業評標專家的選取、招標文件審查等實踐操作事項的咨詢。還可拓展到為招標人單獨編制招標控制價或標底,為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等。
四是向管家型、顧問型招標采購服務方向拓展。
在2012年招標投標行業峰會暨電子招標投標發展論壇上,與會代表提出電子招標投標應考慮提供配送、倉儲、商務談判等供應鏈全流程的管家式服務。同時,招標代理機構應該考慮圍繞提升項目全生命周期價值為業主提供顧問式服務,不單考慮招標采購的一次性費用,還要考慮運行、維護、報廢等費用。
(作者單位:江西省機電設備招標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