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四大火爐”誕生 福州成新任“火爐王”
內地“新四大火爐”誕生 福州成新任“火爐王”
人民網北京7月16日電 近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布全國夏季炎熱城市情況。氣象部門研究人員根據對最近30年的氣象資料的綜合分析,得出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分別為:福州、重慶、杭州、海口、長沙、南昌、武漢、南寧、西安、廣州。其中,排在前列福州、重慶、杭州、南昌四個城市被不少網民冠名為“新四大火爐”。
榜單顯示,新的30年(1981- 2010年)全國高溫呈現增多趨勢,華南地區高溫日增幅最明顯,廣州增7.7天、福州增5天、海口增5天。福州超過了重慶,成為內地大城市第一火爐。南京跌出前十名,排名14。
7月8日,一名電力搶修工在作業完成回到地面后擠壓絕緣手套里的汗水。 7月8日9時,福建省福州市的氣溫達37攝氏度,國家電網福州市電業局的電力搶修工在福州市某小區內準備更換配電網的刀閘。為保證小區居民正常用電,電業局決定讓電力工人們帶電作業。穿上金黃色的絕緣衣服,手戴絕緣手套,頭戴安全帽……電力工人們全副武裝,增重5公斤。帶電作業是常規作業項目里勞動強度最大的一項,對作業人員的體能和毅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直到中午12時,電力搶修工人們終于在驕陽下完成任務。回到地面時,他們早已被汗水浸透全身。從6月28日開始,福州市連續高溫(35攝氏度以上)已達8天,成為今年以來連續高溫天數最長的省會城市。針對近期炎熱高溫天氣造成的負荷猛增,據統計,福州電業局共開展了帶電作業824項。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7月11日,在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步行街,市民用各種用品遮擋強烈的陽光。當日,重慶市氣象局再發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部分地區氣溫飆升至37℃。為應對高溫天氣,重慶市部分工地減少勞動者戶外工作時間并向戶外工作者發放降溫避暑藥品。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7月11日,杭州市區不同騎車市民的防暑“裝備”(拼版照片)。近日,浙江省多地持續出現高溫天氣。據浙江省氣象臺介紹,11日,全省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37至40攝氏度。杭州富陽、寧波奉化最高氣溫均超過40攝氏度,分別為41.1和40.4攝氏度。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7月13日,一名孩子拿著冰淇淋行走在江西南昌市步行街,當日南昌市最高氣溫達到36攝氏度。 7月13日是2013年入伏第一天,即日起將迎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2013年伏天共40天,比去年多10天。 新華社記者周科攝
7月6日,在廣西南寧市民族大道,兩名女士“全副武裝”遮陽防曬。 7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當日,廣西氣象臺預計廣西部分地區溫度可達37℃,提醒市民外出需做好防曬工作,小心中暑。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7月3日12時,石家莊一處鐘樓上的溫度計顯示氣溫達到36攝氏度。當日,河北省氣象臺14點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保定中南部、廊坊南部、滄州、石家莊、衡水、邢臺、邯鄲等地最高氣溫超過37℃ ,其中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地大部氣溫超過40 ℃。 新華社記者王曉 攝
7月1日,兩位學生在合肥市滁州路人防納涼點內學習。當日,位于合肥市勝利路街道轄區的滁州路人防納涼點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修葺一新的滁州路人防納涼點內功能齊全,可為市民群眾提供休閑、健身等多種服務。據悉,滁州路人防納涼點每天開放時間初定為14:00至22:00,如果出現連續高溫的情況,納涼點的開放時間將提前至上午10點。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7月3日,在濟南市泉城廣場,兩名小朋友在音樂噴泉旁嬉戲納涼。當日,泉城濟南最高氣溫達到38℃,難耐酷暑的市民紛紛來到護城河岸和泉水池畔,戲水納涼。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