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組建機構“三定”方案全部公布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定”規定公布 取消20項審批職責
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取消
昨天(17日),隨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定”規定的公布,包括國家鐵路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在內的所有新組建部委和機構的“三定”規定已全部公布。這意味著今年兩會期間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全部落到實處,所有的新部委開始明責履職。
中國政府網昨天公布了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按照規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加強組織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公共服務,大力促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同時加強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體制機制改革。
取消20項審批職責
根據規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取消了20項審批職責,其中包括取消舉辦全國性出版物訂貨展銷活動審批、調控書號總量職責,取消報紙、期刊綜合質量評估職責,工作分別由中國報業協會和中國期刊協會承擔等。被取消的審批職能還包括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所需進口設備、器材、膠片、道具審批,軍隊協助拍攝電影片軍事預算審批,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公司股權性融資審批,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等。
此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還將國外人員參與制作的國產電視劇審查職責,設置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審批職責,音像復制單位、電子出版物復制單位設立審批職責等7項職責下放給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
取消劇本審查早已實施
針對國家取消對一般題材電影劇本的審查,電影局相關人士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電影劇本備案制度從2004年就開始實施,2006年廣電總局第52號令進一步完善。一般題材電影是指除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合拍片和主要人物和情節涉及外交、民族、宗教、軍事、司法等內容的影片。
根據2006年廣電總局第52號令,國家實行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審查制度。未經備案的電影劇本(梗概)不得拍攝,未經審查通過的電影片不得發行、放映、進口、出口。持有《攝制電影許可證》的電影制片單位和在地市級以上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各類影視文化單位(以下簡稱影視文化單位)攝制電影片,應在拍攝前將電影劇本(梗概)送廣電總局或相應的實行屬地審查的省級廣電部門備案。
梗概備案的程序包括制片單位向廣電總局或實行屬地審查的省級廣電部門提出備案;廣電總局或實行屬地審查的省級廣電部門按照《行政許可法》規定的期限,發給《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如在20個工作日內沒有提出意見的,制片單位可按備案的電影劇本(梗概)進行拍攝;如對備案的電影劇本(梗概)有修改意見或不同意拍攝的,應在20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制片單位。如電影劇本需另請相關主管部門和專家評審的,需延長20個工作日,并書面告知制片單位。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本仍需審查
重大題材的影片和中外合作攝制影片等,仍需報送劇本立項審查。
拍攝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影片,需報送劇本立項審查,按照廣電總局關于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劇本立項及完成片的管理規定辦理。拍攝重大文獻紀錄影片,需報送劇本立項審查,按照廣電總局關于重大文獻紀錄影片的管理規定辦理。中外合作攝制影片,需報送劇本立項審查,按照廣電總局關于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的管理規定辦理。
取消劇本審查與電影公映沒關系
對于這一消息,電影業界人士談了他們的一些看法。
電影人王小明說,一般題材的電影早就不需要劇本審查的。但是貌似涉及現實問題的電影永遠都不屬于一般題材,就算通過梗概本公示劇本審查的電影,成片也不一定通過審查。
另外一名電影人程青松則稱,取消一般題材劇本的審查,只需要故事梗概立項公示,電影立項的時間縮短了,但是與電影的公映沒任何關系,電影的公映所要審查的是電影的完成片。
“當然,希望這是好的開始”,導演張琦表示,只是寬進不代表寬出,完成片的審查依舊存在。而且這樣一來最終的審查風險就要全由片方和創作者承擔。“這是否公平?會不會有人投鼠忌器?”
【回放】
新組建機構“三定”方案全部公布
5月15日,《國家鐵路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公布,《規定》指出,國家鐵路局為副部級,共設7個內設機構。14項職責被取消。
5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三定”方案公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正部級,設17個內設機構。取消、下放11項職責。
6月1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公布“三定”方案,國家衛生計生委為正部級,設主任一名,副主任四名,設21個內設機構,機關行政編制545名。同時取消和下放了共10項職責。
6月19日,國家能源局“三定”方案正式公布,明確國家能源局為副部級單位,為國家發改委管理的國家局,設12個內設機構。9項職責被取消。
7月9日,國家海洋局 《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公布,重組后的國家海洋局將設11個內設機構,機關人員編制為372名,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4名。取消6項行政職責。
7月17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定”方案公布。
【解疑】
什么是“三定”方案
所謂的“三定”方案,即定機構、定編制、定職能。因為政府機構的設立必須確定是干什么事情的,有哪些內設機構,內設機構的職責是什么,部門有多少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等。“三定”其實是政府機構改革的主要內容。由各級政府的編制委員會負責相關的工作。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取消的職責有哪些?
1.取消舉辦全國性出版物訂貨、展銷活動審批。
2.取消在境外展示、展銷國內出版物審批。
3.取消設立出版物全國連鎖經營單位審批。
4.取消從事出版物全國連鎖經營業務的單位變更《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登記事項,或者兼并、合并、分立審批。
5.取消只讀類光盤生產設備引進、增加與更新審批。
6.取消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章程修改審批。
7.取消出版物總發行單位設立從事發行業務的分支機構審批。
8.取消期刊變更登記地審批。
9.取消影視互濟專項資金使用審批。
10.取消軍隊協助拍攝電影片軍事預算審批。
11.取消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公司股權性融資審批。
12.取消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所需進口設備、器材、膠片、道具審批。
13.取消電影洗印單位接受委托洗印加工境外電影底片、樣片和電影片拷貝審批,同時強化政策導向和管理措施。
14.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實行梗概公示。
15.取消出版物發行員職業技能鑒定職責,工作由相關協會、學會承擔。
16.取消圖書出版單位等級評估職責,工作由中國出版協會承擔。
17.取消報紙、期刊綜合質量評估職責,工作分別由中國報業協會和中國期刊協會承擔。
18.取消涉外著作權登記服務職責,工作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承擔。
19.取消調控書號總量的職責。創新書號管理方式,規范書號使用,遏制違規行為。
20.取消管理廣播劇的職責。
21.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需要取消的其他職責。(文/記者 羅皓菱)
【相關】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定為正部級
機關行政編制為508名 設22個內設機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定”規定確定了領導人數、編制和內設機構。
設局長1名副局長4名
根據規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是正部級單位,機關行政編制為508名。設置局長(兼國家版權局局長)1名、副局長4名、國家版權局專職副局長1名(副部長級),司局領導職數77名(含總工程師1名、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離退休干部局領導職數3名)。設出版管理司、電影局、新聞報刊司、電視劇司等22個內設機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加掛國家版權局牌子,在著作權管理上,以國家版權局名義行使職權。
其中,出版管理司主要承擔圖書、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和出版活動的監管工作,組織指導涉及黨和國家重要文件文獻、教科書的出版工作,組織實施全民閱讀推廣活動,承擔書號、版號管理工作。電影局主要承擔電影制片、發行、放映單位和業務的監管工作,組織對電影內容進行審查。新聞報刊司主要承擔報紙期刊出版活動并承擔全國新聞單位記者證的監制審核、發放、備案和管理工作。電視劇司主要承擔電視劇制作的指導、監管工作,組織對國產電視劇、引進電視劇和對外合拍電視劇的內容進行審查,指導、調控電視劇的播出。
將負責組織“掃黃打非”
規定明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負責擬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宣傳的方針政策,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創作導向;負責起草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著作權管理的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政策、行業標準并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依法負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統計工作;負責監督管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機構和業務以及出版物、廣播影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實施依法設定的行政許可并承擔相應責任,指導對市場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查處重大違法違規行為;負責全國新聞記者證的監制管理等。加強指導、協調、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加強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公共服務,促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加強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對數字出版以及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公共視聽載體播放廣播影視節目的規劃指導和監督管理,加大反侵權盜版工作力度,加強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走出去”。
規定還指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全國“掃黃打非”工作,組織查處大案要案,承擔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日常工作;領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對其宣傳、發展、傳輸覆蓋等重大事項進行指導、協調和管理。(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