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鶴峰一山村村民坐索道“鐵籃子”過天險16年
湖北鶴峰一山村村民坐索道“鐵籃子”過天險16年
7月23日,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村民張凡英和兩個孩子坐索道“鐵籃子”回家。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是鶴峰縣東南偏遠的山村,距縣城150公里,山高人稀,而該村六、七組是至今唯一未通公路的小組。小山村被絕壁和深谷三面包圍,村民走路進出山要一整天。為方便六、七組百姓出行,1997年,當地在離谷底480米高的地方修建了一條長近1000米的鋼纜索道,配備一個載人載物的“鐵籃子”。從此,村里六、七組196名村民過往峽谷兩邊,全靠鋼纜索道上的“鐵籃子”,至今已有16年。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7月23日,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張新軍夫婦坐索道“鐵籃子”上街。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是鶴峰縣東南偏遠的山村,距縣城150公里,山高人稀,而該村六、七組是至今唯一未通公路的小組。小山村被絕壁和深谷三面包圍,村民走路進出山要一整天。為方便六、七組百姓出行,1997年,當地在離谷底480米高的地方修建了一條長近1000米的鋼纜索道,配備一個載人載物的“鐵籃子”。從此,村里六、七組196名村民過往峽谷兩邊,全靠鋼纜索道上的“鐵籃子”,至今已有16年。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7月23日,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村民張凡英和兩個孩子坐索道“鐵籃子”回家。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是鶴峰縣東南偏遠的山村,距縣城150公里,山高人稀,而該村六、七組是至今唯一未通公路的小組。小山村被絕壁和深谷三面包圍,村民走路進出山要一整天。為方便六、七組百姓出行,1997年,當地在離谷底480米高的地方修建了一條長近1000米的鋼纜索道,配備一個載人載物的“鐵籃子”。從此,村里六、七組196名村民過往峽谷兩邊,全靠鋼纜索道上的“鐵籃子”,至今已有16年。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7月23日,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一名老人坐索道“鐵籃子”通過天險。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是鶴峰縣東南偏遠的山村,距縣城150公里,山高人稀,而該村六、七組是至今唯一未通公路的小組。小山村被絕壁和深谷三面包圍,村民走路進出山要一整天。為方便六、七組百姓出行,1997年,當地在離谷底480米高的地方修建了一條長近1000米的鋼纜索道,配備一個載人載物的“鐵籃子”。從此,村里六、七組196名村民過往峽谷兩邊,全靠鋼纜索道上的“鐵籃子”,至今已有16年。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7月23日,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陳材柏老人坐索道“鐵籃子”回家。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是鶴峰縣東南偏遠的山村,距縣城150公里,山高人稀,而該村六、七組是至今唯一未通公路的小組。小山村被絕壁和深谷三面包圍,村民走路進出山要一整天。為方便六、七組百姓出行,1997年,當地在離谷底480米高的地方修建了一條長近1000米的鋼纜索道,配備一個載人載物的“鐵籃子”。從此,村里六、七組196名村民過往峽谷兩邊,全靠鋼纜索道上的“鐵籃子”,至今已有16年。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7月23日,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村民谷義清(左)準備通過索道“鐵籃子”運東西出山。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漁山村是鶴峰縣東南偏遠的山村,距縣城150公里,山高人稀,而該村六、七組是至今唯一未通公路的小組。小山村被絕壁和深谷三面包圍,村民走路進出山要一整天。為方便六、七組百姓出行,1997年,當地在離谷底480米高的地方修建了一條長近1000米的鋼纜索道,配備一個載人載物的“鐵籃子”。從此,村里六、七組196名村民過往峽谷兩邊,全靠鋼纜索道上的“鐵籃子”,至今已有16年。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