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好政府采購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開欄的話: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各行各業深入開展。政府采購行業如何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政府采購從業人員、管理者又將從群眾路線中如何呈現出新風尚?本期起,本報將推出“群眾路線怎么走”、“群眾路線政采行”專欄。敬請關注。
群眾路線怎么走
維護好政府采購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淺談我的群眾觀
■ 劉恒斌
作為政府采購集中采購機構的一名負責人,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堅持走群眾路線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
政府采購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的治本之舉。作為政府采購中心的工作人員,以法律為準繩,堅持“三公”原則,努力做到依法采購、科學采購、廉政采購、和諧采購,維護好政府采購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我們落實群眾觀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為采購人和供應商提供優質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政府采購作為財政支出的一項改革、作為廉政建設的一項制度,不僅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參與,更需要得到政府采購各方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作為政府采購中心的負責人,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從黨的事業和人民的需要出發,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一是要充分調動中心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依靠嚴謹的制度,精細化的管理和優質的服務,確保每個采購項目都能做到規范操作。二是要從維護國家利益和政府采購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高度,確保采購關鍵環節公開、透明,主動接受全社會的監督。三是要認真傾聽采購人的意見、建議,科學、合理設置技術參數和資質門檻,在預算允許的范圍內,盡量采購高性能的產品,在編制采購文件環節最大限度地滿足采購人的合理需求。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組織評委按標書要求評審,為滿足采購條件的投標供應商打造公平競爭的平臺。
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在我區推行10年來,采購范圍和規模有了長足發展,規范程度有了明顯提高,可是一些深層次的矛盾與問題逐漸凸顯,如法律體系不完善、管理體制不順暢、機構設置不統一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健康發展。面對這些問題和困難,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觀望或一味地抱怨,必須以積極的態度應對。一方面,不斷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呼吁,爭取得到上級和社會的關注、理解與支持;另一方面,針對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靠自我完善來積極應對,打鐵先得自身硬。
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約束自身行為。不僅要嚴于律己、率先垂范,自身努力做到勤政廉潔外,還要帶好班子和隊伍,在規范程序和完善制度上下工夫,堅持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原則,通過建立和完善流程化運轉、分段式操作、全過程監督的管理運行體制,從機制和制度上確保對權力運行進行約束和監督。
公開、透明是規范操作的關鍵,更是確保采購結果公平、公正的基礎。
每個政府采購項目,從提出立項到資金支付要經過很多環節,涉及采購單位、監管部門、代理機構、評審專家、供應商等多方當事人,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項目的成敗。只有把政府采購全程放到透明的“魚缸”,才能實現“陽光采購”;只有在滿足公眾知情權的基礎上,才能賦予其實實在在的監督權。
隨著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不斷深化,隨著關系國計民生和公共利益投入的穩步增加,隨著政府購買服務范圍的不斷拓展,隨著GPA談判我國政府采購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隨著全社會對政府采購公信力期望值的增加,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我們應當順應群眾期盼、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優良的服務質量,積極參與到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來,以把政府采購各方的合法權益維護好的實際行動,獲取群眾的滿意。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采購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