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休假”何時讓人不再糾結?
“中國式休假”何時讓人不再糾結?
新華網記者 姜春媛
中秋剛過,國慶將至。因為要調整出中秋、國慶兩個假期,9月到10月工作安排有點凌亂,有網友總結出“上3天休3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上5天休1天”。這樣混亂顛倒工作模式,讓“不少小伙伴們都驚呆”了。網友“辣媽姐姐”說:“這樣的假期,傷不起啊;連上n天班,hold不住啊!”
自從“2013年放假調休日期安排”公布之日起,就有網友提出不同意見:在全年29天假期中,貨真價實的的“假日”其實只有11天,剩下的18天都是從周末“借”來。與2012年相比,反而少了5個雙休。
“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少網友認為,法定節日本是在雙休外的“福利”,可為這一天的福利卻不得不連續工作七八天,福利就變成負擔了。此前,一項題為“你覺得怎樣放假更幸福”的調查顯示,73.4%的受訪者對2013年的放假安排“不滿意”;92.5%的直言自己現在“缺假”。60.5%的人認為這樣會“造成節前節后過度疲勞”。
誠然,“借假”也有合理的一面,既可以解決一部分人較長時間旅行、“常回家看看”的需要,也可以促進旅游業、餐飲經濟的發展。但現在看來,負作用卻是導致了不少人工作時間過長。
北京莫少平律師事務所律師肖文彬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由于“借假”而導致勞動者一周六至七天連續上班,違反了上述規定。
針對如此休假模式,有網友開始研究各種“攻略”:中秋節前請假3天,就可以連休8天;國慶前請假2天,連休10天……其中,請假11天連休24天被稱為“最牛拼假攻略”。
這樣拼湊出的假期可行性有多大呢?記者采訪了不少職場人士,發現多數人對此并不“感冒”。在江蘇一家企業工作的楊麗娜表示:“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那些拼假攻略其實并不現實,正常在職員工通常不會采取這種方式,除非他不想干了。”
“如果一個單位所有人都用‘攻略’,那么這個單位也離關張大吉不遠了!”一位人力資源主管告訴記者。
發愁休假少,是公眾日益注重勞動權益保障的表現,網友“00胡思亂想”說:“‘借假’的背后其實是公眾休假福利的缺失,現實生活與休假有關的‘惆悵’太多,僅靠網上發發牢騷,是無法解決諸如‘加班無加班費’‘帶薪休假保證不了’等問題的。如果制度不跟進,任何攻略都是‘逗你玩’”。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暉指出,對法定節假日的合理調整也考驗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安排假期需要科學、人性化決策。法定節假日的設置應將尊重傳統文化與廣納民意相結合,建議通過網絡調查、民意抽樣調查等方式,收集民眾意見建議,讓節假日安排走出“關門決策,文件通知“的老套路。
“休息是為走更長遠的路”,讓公眾真正享受到休假權益與好處,從而提升生產力與幸福感,就必須正視假期本身所應具有的基本功能價值。節假日的安排是所有勞動者共同利益所在,決策部門更應當耐心傾聽民間呼聲,敏銳把握對節假日安排的最新民意訴求。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