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財政工作“金字招牌”
■ 本報記者 趙環宇 通訊員 汲賢征
“讓政府采購成為財政工作的一面金字招牌” ,在2月24日舉行的吉林省長春市財政系統政府采購工作研討會上,該市財政部門提出了“要跳出采購管采購”,以政府采購工作為主要抓手,推進財政工作的全面發展。
近年來,長春市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著這些理念:2010年長春市本級政府采購規模首次突破10億元,從4個方面構建陽光、高效、和諧政府采購工作格局。
調研:謀定而后動
如何跳出采購管采購?如何促進政府采購監管工作的科學發展?長春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采購辦)給出的答案是:充分調研,謀定而后動。
據采購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的調研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采購辦對照研究國內外政府采購先進經驗,對政府采購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為了落實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采購辦會同市工信局和優秀政府采購供應商及相關金融機構開展座談,就如何發揮通過金融手段支持政府采購供應商問題進行調研。為了清理各部門重復開發、多次開發或開發失敗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系統掌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形成的系統集成硬件資產及軟件版權等無形資產規模,采購辦與工信局等部門對該市信息化建設項目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禁止進行重復開發,直接通過版權轉讓的方式進行資源共享。
制度:結網打“七寸”
2010年,采購辦對全市政府采購制度體系進行了系統梳理,查找制度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完善的規則體系建設,結成一張管理制度的“網”。
2010年,采購辦起草并提請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政府采購中擴大定點范圍和推行協議供貨方式的通知》、《關于加強政府采購工程項目造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規章制度,監管水平大幅提高。
在內部管理方面,采購辦修訂和完善了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內部的工作規則。重新梳理各項業務流程,增加了政府采購信息統計、購買進口產品審批、政府采購專家庫、履約保證金管理和供應商庫管理等4項工作事項。修訂了政府采購組織形式和采購方式變更審批、政府采購投訴處理、黨政機關小汽車編制管理等9項工作事項。加強了內部各工作環節的相互制約,有效控制了各類管理風險。
資金:無預算不采購
為了保證預算的嚴肅性,提高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率,采購辦在2010年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在全市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流程,針對預算執行過程中追加調整過多的問題,印發了《關于集中追加調整政府采購預算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了政府采購預算追加調整時間和范圍,2010年共實現集中追加調整采購預算4億元。
按照年底決算要求,該市將2010年未執行預算指標和政府采購項目結轉到2011年繼續執行。共有500余個項目重新立項執行,清理和收回長期未使用或無法執行的各類預算指標。
為確保采購預算資金的支出進度,采購辦配合有關業務處室,嚴格按照部門預算編制和政府采購目錄的規定,將年初采購預算指標分解為分月用款計劃,確保采購預算資金的支出進度。
規模:找準增長點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2010年,長春市政府采購管理部門找準規模增長點,保證了全市二次供水改造設備材料等民生采購項目、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院等工程采購項目順利進行,采購規模突破10億元并不出人意料。
目前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新建項目目前已完成3.4億元一期建設項目的招標工作。九臺市、綠園區、高新開發區等轄區內老城區改造、校舍抗震加固等重大項目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記者從會上獲悉,市發改委、市建委已專門就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的政府采購運行程序進行研究。下一步,使用各類財政性資金的工程類項目將被完全納入到政府采購范圍內。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