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出一架理解之橋——長治市政府采購“面對面”民主評議活動側記
“考”出一架理解之橋
——長治市政府采購“面對面”民主評議活動側記
■ 本報記者 王童彥
10月31日,當記者走進山西省長治市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采購中心”)的辦公場所內,頓時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緊張氣氛。——一場公開評議的政府采購工作面對面“大考”即將開考,采購中心人員正在做考前最后的沖刺。
“明天就要上臺直面采購人、供應商和群眾代表的公開提問,雖然從事政府采購工作的時間不短了,但現在心里還是很擔心。萬一不會回答或者答得不好,那就說明自己工作不及格,這比獨立負責一個采購項目還難。”采購中心工作人員秦麗萍一邊溫習著《長治市政府采購中心集中采購業務指南》(以下簡稱《業務指南》),一邊有些忐忑地說道,《業務指南》今年10月份剛剛完成,收集整理了長治市政府采購標準化建設的初步成果。“再熟悉熟悉內容,我想應該能合格地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她說。
第二天,離正式活動開始還有半個小時,能容納200多人的活動現場已經擠滿了人。據了解,參加評議活動的有:長治市人大、政協、紀檢委、檢察院的領導,各縣市區財政局長、紀檢組長、采購辦主任、采購中心主任,采購人、供應商、群眾代表、評議代表等。
在一個簡短的開場介紹后,主持人就宣布本次活動進入關鍵環節——政府采購“面對面”民主評議活動。采購中心主任徐萬林,長治市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主任高志峰等“考生”紛紛在主席臺前落座,一場大考即將開始。此時,就連記者也開始為臺上的“考生”暗暗緊張。身邊的一位長治市政府采購中心工作人員悄悄地對記者說:“‘面對面’就是要把政府采購放在煉丹爐里‘烤’,不‘烤’出個火眼金睛,誰也別想下臺。”
據了解,此次政府采購“面對面”民主評議活動,在現場設置了“投訴臺”,現場代表不僅可以直接提問,也能通過遞交紙條的方式提問,此外還有網上征集的問題,這也讓場面更加“火爆”。
長治某中學采購人代表問道:“學校語音室多媒體設備的采購項目申報表,如何填寫?”
“誰來監督政府采購?每個項目都必須有社會監督員參加嗎?”主持人轉述了網友的提問。
“如何看待政府高價采購的問題?”一位現場代表通過遞紙條的方式提出了一個敏感問題。
“如何避免投標時參數高,但供貨時質量差的供應商中標?”一位臺下代表問道。
……
無論是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還是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敏感話題,臺上的各位“考生”都認真耐心地一一做了解釋:
“采購中心對辦公自動化、多媒體等設備的技術參數進行了描述,采購人可根據描述填寫相應的需求申報表。”秦麗萍介紹。
“新華字典事件涉及采購方式的問題,實踐中采購人應詳細了解或及時詢問各種采購方式的采購條件和規定。”徐萬林回應了一些熱點問題。
……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活動也逐漸接近尾聲,可是會場提問的熱情卻愈來愈濃,臺上的“考生”也逐漸步入佳境,不知從何時起,那份考前的緊張感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長治巨龍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龍飛在會后對記者表達了首次參加這類活動的感受:“它讓我看到了政府采購的公開透明,并且也解決了不少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作為一名供應商代表,我對政府采購的結果很放心。”
長治市檢察院預防職務犯罪處處長程志勇說:“這次‘大考’讓社會各界知道政府采購工作是在嚴格的監督機制下運作的,搭建了理解之橋,傳播了政府采購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