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一信用信息平臺規劃建設啟動 規模望達千億
國家統一信用信息平臺規劃建設啟動 規模望達千億
國家統一信用信息平臺規劃建設啟動
國家發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9日聯合召開“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布會。目前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公民和法人統一代碼方案并啟動國家統一信用信息平臺的規劃建設。央行正開展征信機構設立申請和備案工作,未來獲得牌照的機構名單將在央行網站公布。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層面的推動,未來10-15年征信產業規模有望達千億元。
信用信息待整合
國務院于6月發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這是我國第一部國家級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項規劃。
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田錦塵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務院關于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方案的任務分工共有72項任務,其中9項涉及社會信用體系,占八分之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已將信用立法列入立法規劃。根據國務院部署,公安部牽頭提出以身份證號為基礎的公民統一代碼方案,發改委和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代碼方案,發改委還牽頭啟動了國家統一信用信息平臺的規劃建設工作。
田錦塵表示,信用信息量非常大,但分散在各部門和各行業,整合信息迫切需要共享信息信用平臺。目前發改委正研究組建信用中國網站,網站域名申請工作已經完成。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長張子紅介紹,截至3月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收集8.4億名自然人和1930.6萬戶企業的信用信息,為其建立信用檔案,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防范信貸風險提供了重要支持。目前央行正在按照《征信業管理條例》和《征信機構管理辦法》的要求,開展征信機構設立申請和備案工作。獲得個人征信業務經營資格的個人征信機構名單和已在央行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名單將陸續在央行網站上公布。
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征信業發展報告(2003-2013)》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征信行業總規模達20億元。方正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趙成認為,未來這一市場的規模將大大擴充,10-15年間將達到千億元,對應行業10年和15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86.2%和51.33%。
征信產業鏈較為簡單清晰,主要包括上游數據供應商、中游征信機構和下游征信使用方。數據供應商主要包括銀行、電商、水電煤供應商、電信運營商、教育部門、醫療部門、教育部門、公安部門、社保部門等,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征信機構主要分為個人征信機構、企業征信機構和金融評級機構。征信機構從數據供應商處獲得數據后,通過一定的模型加工處理得出信用評級結果,然后再賣給征信報告使用方。征信報告使用方主要包括房地產商、汽車廠商、 P2P平臺、金融機構等,主要應用于個人購房和購車、個人小額信貸、企業信貸、債券買賣等場景。
美國的發展歷程表明,在征信行業發展早期,數據的豐富和完整程度很關鍵,而在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產品開發和客戶開發能力變得十分關鍵。趙成認為,我國征信行業早期競爭的關鍵在于拿到牌照,中期競爭的關鍵在于整合數據庫,后期競爭的關鍵在于產品和客戶的開發。目前個人征信牌照較第三方支付牌照少得多,有意向申請的公司有幾百家,從有意向申請到最終獲批,其間會淘汰一大批公司,最終10%-20%的公司將獲得牌照。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