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接連出臺減稅降費政策為穩增長護航 帶來多少實惠
政府接連出臺減稅降費政策為穩增長護航 帶來多少實惠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主要經濟數據,投資、消費、工業數據表現均不及預期,經濟下行壓力有增不減。不過,政府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的舉措讓不少中小企業和個人又增強了信心。
4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三個議題圍繞同一條主線展開——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隨后,又有不少銀行響應政府號召,紛紛取消和下調有關企業融資的收費;央行再次降息減輕了企業和購房人的負擔;健康險稅收優惠正式出臺,讓人們可以更放心地加強健康保障。
專家普遍認為,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自古以來被視為時務之要。通過降低成本直接改善企業的盈利狀況來刺激經濟,效果直接,可以說是“穩增長”政策組合拳的重要部分。
銀行降費:企業減負390億
4月17日,李克強總理到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考察,之后在工商銀行召集國務院九部門負責人及23家銀行負責人舉行座談會。一天之內他在不同場合先后四次敦促各商業銀行減少服務收費,“能不收的就不要收”。
事實上,2012年以來,發改委和銀監會一直三令五申要求銀行不得對企業亂收費。早在2012年2月9日,銀監會公布了《關于整治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范經營的通知》,“重拳”整治存貸款和服務收費兩大領域存在的問題,并對貸款業務提出了七不準的規定。所謂“七不準”,包括不準以貸轉存、不準存貸掛鉤、不準以貸收費、不準浮利分費、不準借貸搭售、不準一浮到頂、不準轉嫁成本。
2014年8月1日,《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對銀行的13項服務重新定價,并均有所下調。當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多措并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要求,對于直接與貸款掛鉤、沒有實質服務內容的收費項目,一律予以取消。隨即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浦發等銀行出臺減免企業收費等舉措,預計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370億元至390億元。
除了發文要求,監管部門也經常對銀行進行專項檢查,并對違規行為進行罰款。不久前,發改委披露,自2013年10月到2014年底,對各類商業銀行的150家分支機構收費情況進行了檢查,實施經濟制裁15.85億元。
保險個稅優惠:每年最多可增千億保費
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購買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商業健康保險。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平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
目前,我國僅對企業購買補充養老和補充醫療保險在工資總額5%以內稅前列支,對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的稅收優惠尚為空白。
如果以市民每月工資收入5000元計算,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45元,而在購買商業健康險后,市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700)×3%=39元。如此計算,每年可少繳納個稅72元。
保監會數據顯示,與保險業自身發展比,健康險在總保費中占比僅為8%,占人身險保費收入的12%。且健康險人均保費仍然較低,我國健康險的人均保費為116元,美國和德國2013年的數據分別為16800元、3071元。
據平安證券測算,商業健康險政策影響,對保費進行定量測算,以稅前扣除購買商業健康險的限額為年平均2400元,按照目前4000萬個個稅納稅人計算,如果參與度為20%,每年可增加200億元保費;參與度為100%,每年可增加1000億元保費。
降息:房企度過最困難時期
幾天前,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以貸款額100萬元、30年期限為例,降息后月供額將從之前的5931.37元減少到5772.36元,也就是說,購房人每月少還159元,總利息將少付5.7萬元。
根據北京公積金中心發布通知,5年期(含)以下的公積金貸款利率由3.5%下調至3.25%;5年期以上的貸款利率由4%下調至3.75%。而這也是繼3月1日后北京再次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本輪公積金貸款利率調整,甚至突破了此前的歷史最低底線,即2008年底的3.87%,刺激力度可見一斑。
以首套房貸款80萬元、貸款期限20年、采用等額均還方式(每月還款額相同)為例,此次公積金利率調整后,月供額將從之前的4848元減少到4743.2元,減少了104.8元。而如果將兩次降息累計,每月一共減少還款210元左右。
降息也對房地產業構成重大利好。張大偉指出,從2014年四季度開始已經明顯企穩升溫的一二線樓市,在再次降息的影響下難免出現再次的暖上加暖現象。雖然公布的房價指數顯示房價依然在調整,但一線城市特別是北京等城市的二手房價格已經環比連續上行,這種情況下,降息將放大市場利好。房企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本版文/本報記者 程婕
本報記者 范輝 藺麗爽
財經觀察
減稅雖是利好但是不如減費?
減少稅費和降準降息,是給企業減輕負擔的兩種渠道,一個是減輕企業的稅費負擔,一個是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4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的減稅計劃,是中國五年內第四次調整對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4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新聞辦政策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稱,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優惠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將現行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范圍從年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人民幣以內的小微企業擴大到20萬元人民幣以內的小微企業,這樣的力度前所未有。
“減少稅費對企業而言肯定是利好”,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于樹一表示,因為市場需要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而企業是市場主體,企業的負擔越少,就越會成為行動自由的市場主體。
“如果說財政政策一定要有傾向,還是應該偏向小微企業?!庇跇湟粡娬{,小微企業對政策需求更多,這樣可以避免未來政府在解決就業方面的更多花費,因為小微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主力;從產業結構的角度看,服務業的比例會不斷增加,小微企業恰好是服務業的主體;從投資和消費的角度看,現在大企業在投資上往往產能過剩現象嚴重,而給予小微企業優惠政策恰好對促進消費有好處。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教授馮俏彬則提出“減稅不如減費”的觀點。她指出,按現行統計口徑,非稅收入包括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其他收入四項。近年來,非稅收入增長速度都高于同期稅收增速,2013年全國非稅收入共計18646億元,其中專項收入3462億元、行政事業性收費4883億元、罰沒收入1643億元、其他收入7467億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2013年全國政府性基金共45項,共計取得收入52239億元,即使扣除國有土地出讓金48007億元,也為政府獲得了4232億元的收入。數據還顯示,近年來我國政府性基金年年都有大額結余,如2011年結余了781.02億元,2012年結余834.73億元。從非稅收入和政府性基金下調社會負擔的空間是存在的。
“更具有下調必要性的是,從收取非稅和政府性基金的法理上看,很難說全部項目都站得住腳?!瘪T俏彬表稱,如行政事業費,盡管財政部門每年都發布收費清單,但有些地方、有的部門在目錄之外另立名目收費絕不是個別現象,另外還存在著像社會撫養費這類合理性存疑,停車費這類去向不明的各類收費項目。這些收費在很大程度是加重社會負擔、引發社會怨言的主要因素。政府性基金方面,情形也一樣。很多基金在設立之初可能確有必要收取,但設定時不明確收取年限,造成項目已建成、收費仍在繼續的情形大有存在,有些一收已經幾十年。即使有些基金設定了收取年限,但到期后改頭換面仍繼續收??;有些基金年年出現巨額結余,但仍照收不誤。對此,企業和百姓不勝其煩。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