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個PPP項目迎大清查 業內:明確能進能出動態調整機制
23個PPP項目迎大清查 業內:明確能進能出動態調整機制
央廣網北京7月6日消息(記者劉祎辰)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據媒體報道,納入中國財政部示范名單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正迎來一輪大清查,不符合要求將無法獲得財政補貼,也不會被即將成立的PPP基金視為潛在的合作對象。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財政部在2015年6月底至7月上旬對10個省市的23個PPP示范項目進行了督導,將在7月上旬對結果進行匯總。這次督導的10個省市為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青島、重慶、陜西,督導對象為財政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PPP項目實施機構、項目社會資本參與方、中介機構和融資提供方等。督導的主要內容是示范項目的概況、實施情況、政府履約安排、監督措施、項目實施時間表、項目實施主要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政策建議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財政部在此次督導中最根本的意圖是明確PPP示范項目“能進能出”的動態調整機制。清華大學教授王守清表示,“能進能出”意味著財政部此次的示范項目不是固定的,做得不合適的示范項目要退出,而只有保留在示范項目名單里的PPP項目,未來財政部才會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并且獲得PPP基金的股權投資。
據了解,此次督導主要針對的是示范項目的財政收支情況。因為涉及到PPP項目的產權、項目收益、政府的股權投資、運營補貼、配套投入、風險承擔機制,還可能涉及PPP融資、支持資金或補貼資金的情況。
目前,財政部正在籌備第二批備選的PPP示范項目。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就認為,相比于第一批示范項目,這一次財政部管理示范項目的能力進步很大,比如要求示范項目提供作信息,組織專家驗收,對第二批項目目的要求比第一批更有針對性。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