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四化"助創驅 科協學會開啟"刮骨療傷"式深改
去"四化"助創驅 科協學會開啟"刮骨療傷"式深改
新華社記者 余曉潔
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印發的《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學會工作是科協的主體工作,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必須緊緊抓住所屬學會這個“牛鼻子”,突出學會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改革這個重點,提升服務能力。
200多個全國學會和遍布各地的地方學會,是黨聯系7000多萬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紐帶。紐帶堅固才能保持與科技工作者的密切聯系,才能激發活力、為決勝“十三五”匯聚智力。
為什么要“刮骨療傷”?
去年中央召開群團工作會議,要求工會、共青團、科協等群團組織增強自我革新的勇氣,解決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脫離群眾的“四化”問題,強化群眾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水平。
“履行好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職責需要深化改革;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完成好科技評估、標準研制、工程技術領域資格認證、科技獎勵等中央交辦的重大改革任務需要深化改革;解決‘四化’問題需要深化改革。”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說。
過去,科協工作重精英輕“草根”,常常圍著“大牌”專家轉,對中青年和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的關注和服務不夠,科協組織與科技工作者聯系不親、不緊的問題比較突出。
正是針對這種情況,實施方案強調,科協系統改革不是“零打碎敲”,而是全面系統深入的“刮骨療傷”。
方案明確提出,突出學會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改革這個重點,全面推進會員結構、辦事機構、人事聘任、治理結構、管理方式改革,提升服務能力,加強國家級學會與地方科協的協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凝聚力不夠、活力不強、組織松散等突出問題,真正把學會做實做強做好。
“四招”破解“四化”
破解“四化”風險,實施方案提出“四招”:
——改革團體會員制度,突出科技工作者主體地位。抓緊修訂《中國科協章程》,完善科協團體會員制度,接受部分規模和影響較大、承認科協章程的大型企業科協和中央直屬高校科協作為中國科協團體會員。支持所屬學會重點發展個人會員,鼓勵單位會員中的科技工作者以個人身份加入學會。強化學會會員服務意識,密切與科技工作者的直接聯系。
——深化學會治理結構改革,建設能負責可問責的中國特色現代科技社團。指導學會設立規模適中的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權責明晰的監事會、實體化的秘書處,理順學會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的關系。推進學會秘書處實體化建設,建立辦事機構掛靠單位動態調整機制,擴大無掛靠、無業務主管單位學會的試點范圍,著力打造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實體辦事機構。
——健全完善學會治理方式,調動激發所屬學會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優化學會領導人員構成,全國學會代表大會代表應主要為基層一線科技人員,學會理事會四分之三、常務理事會三分之二應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提高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支持學會人事制度改革,擴大專職工作人員聘任制試點,實行理事會聘任秘書長制,推動秘書長職業化,通過社會公開招聘逐步建立一支專職工作人員隊伍。
——探索建立學會聯合體,進一步提高凝聚力和權威性。適應學科分化細化和交叉融合并存的大趨勢,鼓勵學科相近、聯系密切的學會成立學會聯合體,推動面向大學科領域或全產業鏈的學會集群發展,促進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形成工作合力。
怎樣提升影響力?
學會如何增強政治引領活力和提升影響力,為創新驅動發展匯聚智力?
增強政治引領方面,方案提出,改革學會黨建工作機制,擴大組織覆蓋;創新學會黨組織運行機制,強化工作覆蓋;加強思想引領機制,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突出和增強先進性,引導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結帶領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表示,學會的優勢在于匯聚了多學科、產學研不同環節的科研人員,能夠精確助力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
“英國經濟和美國經濟在不同歷史時空的騰飛,都源于草根階層的創新。我認為,科協帶領學會實施助力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實際上也是要面向基層。大眾創新燎原之火,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產生巨大力量。”鄭南寧說。
2015年10月,在中國科協倡導下,18個與生命科學相關的學會自愿組成非獨立法人性質的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隨后評選出2015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在科學界贏得好評。
“生命科學交叉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聯合體是個更大的交流平臺,在綜合利用資源、第三方評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及國際交流方面,能發揮單個學會發揮不了的作用。”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秘書長、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理事長陳曄光教授說。
目前,中國科協正積極穩妥推進學會聯合體建設。預計到2020年,將在生命科學、清潔能源、軍民融合、信息科技等領域建成10個學會聯合體。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