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糧食庫存歷史最高 1/6糧食儲存在簡易倉囤
全國糧食庫存歷史最高 1/6糧食儲存在簡易倉囤
國家糧食局:我國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
本報北京4月2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景爍)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當前我國糧食供求依然處于緊平衡狀態,全國糧食庫存居歷史最高點,其中1/6的糧食儲存在簡易倉囤。
任正曉說,到今年4月底,2015年度秋糧收購期結束,預計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秋糧4780億斤,比上年多收購720億斤;其中政策性糧食收儲3100億斤,比上年多收購820億斤。5月下旬開始,夏糧收購就要全面展開,預計今年夏糧收購總量將在1600億斤以上。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二連增”,但同時,我國的糧食需求也在同步增長。任正曉告訴記者,這12年中有10年不能夠實現當年糧食產需平衡,出現了產需缺口,平均年均產需缺口達到198億斤。“這也表明了在連續12年增產的條件下,我國糧食產需依然處于緊平衡的狀態。”
任正曉介紹,目前全國糧食庫存居歷史最高點,其中1/6的糧食儲存在簡易倉囤,這使安全儲糧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確保庫存糧食儲存安全將是糧食部門今年和今后時期一項艱巨繁重的硬任務。
“造成糧食高庫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正曉分析,糧食的連年增產豐收,農戶存糧減少或者根本不存糧,加工轉化企業不愿意多存原料用糧,低價進口的糧食擠占了國產糧食的市場銷售空間,以及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一些加工企業開工不足,生產原料用糧下降,這些因素都直接導致糧食庫存的增加。
但他同時表示,這些因素都會隨著經濟環境和關聯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不會成為長期支撐糧食庫存增長的動力,如果一旦出現糧食生產減產,經濟復蘇好轉,還有國際糧食供求趨緊的情況,國內外的糧食市場馬上就會產生傳導反應,糧食庫存就有迅速下降的可能。
針對玉米收購難的問題,任正曉介紹目前采取的解決措施包括: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糧;國有糧食企業要帶頭入市收糧;加快玉米的加工轉化;優化市場環境以及及時研究制定相關預案。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