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認為公共服務熱線是親民舉措的不足3成
調查顯示認為公共服務熱線是親民舉措的不足3成
“要么打了不接,要么接了白接,不解決問題的熱線電話就是擺設,這不是逗老百姓玩嗎?”記者撥打東北某中心城市的市長公開電話時,連續撥打100多次無法接通,也沒有任何語音提示信息。在難打通之外,政府熱線電話還有兩難——打通了“難溝通”,溝通完“難辦事”。(半月談網5月16日)
這種情況并不鮮見,零點咨詢去年進行了一項公共服務熱線公眾印象調查,結果顯示:96.9%的公眾至少聽說過一條公共服務熱線,但說到印象,僅有28.8%肯定是“親民好舉措”,54.7%認為“有些雞肋”,還有16.5%認為“純屬擺設”。
政府熱線電話要么打不通,要么接了也白接,既浪費了行政資源,無法發揮其溝通民意、監督政策執行等功能,也沒有滿足民眾當初對它的期待,徒增求助成本,還會讓民眾產生“逗我玩” 的感覺,甚至還減少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從1983年武漢和沈陽兩市率先開通政府熱線始,到2007年時,全國已經有600多個城市開通了市長熱線。如今各地市長熱線電話已成為政務公開的標配,但各地熱線電話的運營服務情況有好有壞。熱線電話能否發揮作用,成為便民利民的工具,取決于熱線電話背后的管理和服務是否到位,能否及時處理好民眾反應的問題,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方主政者的態度,是否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是否真正把民生疾苦放在心頭。
另外一個問題則在于,熱線電話不暢通,卻仍然有民眾愿意花上一個多小時一直撥打,愿意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熱線電話上,期待通過熱線電話來解決問題。這絕對不是因為民眾對熱線電話情有獨鐘。它只能說明,在熱線電話不通的地方,民眾向政府部門反映問題的其他渠道或許更不暢通。
民眾向政府部門咨詢、反映、投訴問題,有很多種渠道,既可以通過信訪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網絡問政平臺,還可以通過地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民眾聯系不夠緊密,信訪的成本和代價都很高,網絡問政平臺的效果可能還不如熱線電話,不是有大量僵尸政府官網、僵尸App存在嗎?
可以想見,在市長熱線難打通,打通了難溝通,溝通了難辦事的地方,民眾通過其他渠道反映、投訴問題,也不會容易到哪兒去。
往小了說,熱線電話以及其他溝通渠道的不暢,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不作為的情況突出,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程度還遠遠落后于民眾對政府的期待和需求。
往大了說,政府與社會的良好互動,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課題。民眾與政府之間順暢地溝通,有利于各類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解決,最不濟還能在風險社會中發揮解壓閥、安全閥作用。而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也有賴于政策制定過程的公開、透明和公民有序參與。一個熱線電話都難打通的地方,民眾監督政府、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空間更加令人擔憂。
(楊三喜)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