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實現電能替代1.3億噸標煤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實現電能替代1.3億噸標煤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齊中熙)4日,隨著國網瑞安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按下開關,浙江瑞安陶山鎮桐田沙島上的南美白對蝦產業示范區正式開始用電力替代柴油,此舉一年可減少排放779噸二氧化碳。這是我國地方電能替代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實現能源終端消費環節替代散燒煤、燃油消費約1.3億噸標煤。
在“6·5”世界環境日前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個部門于5月下旬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將在北方居民采暖、生產制造、交通運輸、電力供應與消費4個重點領域推進電能替代。“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推進上述4個領域的電能替代,帶動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約1.9%,帶動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高約1.5%,促進電能消費比重達到約27%。預計可新增電量消費約4500億千瓦時,減排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約30萬噸、210萬噸、70萬噸。
“燒柴油一度電價格約2元,使用電網供電之后價格大幅度下降,加上該養殖園區使用峰谷電,按照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平均每度電約只需0.6元。一年可節約用電成本近100萬元。”瑞安市供電局陶山所所長江吼說,在全國上下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大背景下,電能替代已經成為一種新能源消費理念。
據悉,目前我國每年散燒煤消費約7億-8億噸,主要用于采暖小鍋爐、工業小鍋爐(窯爐)、農村生產生活等領域,約占煤炭消費總量20%,遠高于歐盟、美國不到5%的水平。大量散燒煤未經潔凈處理就直接用于燃燒,致使大量大氣污染物排放。此外,汽車、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靠港船舶使用燃油也是大氣污染排放的重要源頭。
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電能替代是一種清潔化的能源消費方式,有利于減少大氣污染,給社會公眾帶來普遍收益和社會效益,但其成本較高,必須有政策支持才能實施。為此,國家“十三五”的配電網改造資金中將拿出一部分用于電能替代配套電網改造,并建立提前介入、主動服務、高效運轉的“綠色通道”,按照客戶需求做好布點布線、電網接入等服務工作。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