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論文造假之風愈演愈烈 須斬斷黑色產業鏈條
我國論文造假之風愈演愈烈 須斬斷黑色產業鏈條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我國論文造假事件呈高發態勢,涉及我國大多數高校。從教授博導到普通學生,造假背后早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黑色產業鏈,代寫代發職稱、學位論文,要價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有人測算,我國論文市場年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
對此,網民表示,“買賣論文”屢禁不絕根源在于論文的發表需求旺盛,鏟除論文黑色產業鏈必須標本兼治,在加強懲處力度的同時,建立更加科學、全面的學術評價機制,徹底鏟除市場需求,正本清源。
造假之風愈演愈烈
據媒體此前報道,從2000年以來,國家曾多次嚴打買賣論文的不法期刊,呼吁“嚴查買賣論文亂象”的聲音也不絕于耳。然而,這一產業卻在一片喊打聲中不斷壯大。
網民“土樓先生”評論說:“求學期間就聽聞論文造假之風頗頑劣,不想畢業幾年后,論文造假之風更盛!”
網民“心境不急躁”認為,論文是學術水平的體現,不失為價值評判的一個依據和標準,然而,急功近利之下,就有了論文造假的市場。對于論文造假,不論查處難度有多大,凡有蛛絲馬跡,都必須窮追猛打,有一起查一起。
正本清源改革評價機制
網民表示,應著力從標本兩方面入手鏟除論文造假黑色產業鏈。
一方面,必須加大懲處力度。網民“祝振強”說:“活躍在網絡上的這些做造假生意的機構、‘槍手’到底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但無疑,這些人推波助瀾,令造假之風泛濫成災。對此,有關方面再不能放任不管。”
另一方面,網民也認為,建立更加科學、全面的學術評價機制,徹底鏟除市場需求,正本清源。
網民“紅纓老槍”說:“我們在譴責假論文者斯文掃地的同時,應該真正反思和改變我們的學術考評機制。可以說,正是這一機制的不科學、不合理,加之一些人的不誠信,才導致造假蔓延,讓學術造假成為病灶。”
有網民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更加科學、全面的學術評價機制,尤其要拋棄“論文至上”所衍生的“唯數量”觀,對人才實行分類考核,更加注重論文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人盡其才,論文造假也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記者 曾德金 整理)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