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談不能“放空炮”
約談不能“放空炮”
記者日前調(diào)研采訪,聽聞一位省紀委書記介紹一級一級壓實責任的“制勝法寶”——約談。為確保扶貧資金的合理使用,省紀委書記約談了下級某貧困市的市委書記和紀委書記,“談話還沒進行到一半,他們就坐不住了,臉漲得通紅,額頭冒著汗。”提前做足了“功課”,帶著問題有備而來的省紀委書記知道談話起了效果,“果然,他們一回去就開始部署工作,并隨即成立多支督查小組赴全市各地檢查民生資金的使用情況?!?/p>
對黨員干部來說,約談二字并不陌生。當下,“任前廉政談話”幾乎成了領導干部任前的“必修課”。而有的干部還可能會經(jīng)歷“教育提醒談話”“信訪談話”“誡勉談話”等不同類型的談話。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正風反腐、從嚴治吏之弦越繃越緊,約談干部也成為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的日常工作之一,并成為發(fā)現(xiàn)問題線索的重要渠道之一。記得一位巡視組組長透露,巡視組進駐被巡視單位后,常以約談干部的方式熟悉情況,同時掌握線索、打開局面。
然而,也并非所有的約談都十分見效。前不久有媒體報道,一些地方約談干部時只是“裝裝樣子”“走走過場”。有的以聽取匯報的方式代替約談,內(nèi)容宏觀空洞、籠統(tǒng)模糊;有的在約談中提出的要求指向不明,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也有的則“過過嘴癮”“一談了之”,談完之后便沒了下文……凡此種種,都不是約談該有的形式和結果。流于形式的約談,自然起不到提神醒腦、教育干部的目的。
一場高標準、高水平的約談,絕非面對面地坐著聊天。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約談要達到預期效果,談話者少不了精心準備。無論是到談話對象單位調(diào)研了解情況,還是深入基層傾聽干部群眾心聲,都能為約談提供素材,確保談話直戳痛處、一針見血。約談中,談話者的方法和態(tài)度很關鍵,既要開門見山地指出問題、點準穴位,又要開誠布公地亮明政策、因勢利導,讓談話對象知紀明紀、懸崖勒馬。此外,約談結束也并非“萬事大吉”,反而是新的開始。對于談話點出或交代的問題,談話對象自當及時整改。
嚴管就是厚愛,治病是為救人。從根本上說,約談是對干部的愛護。對那些廉政風險較高,或是出現(xiàn)了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干部來說,一次高水平的約談不啻一場“及時雨”,讓人頭腦清醒。談話的“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功效,更能讓那些游走在違紀邊緣的干部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因此,談話對象也該以約談為契機,卸下內(nèi)心的包袱,向組織敞開心扉,和組織交交心,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輕裝上陣。
為了讓約談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不少地方有了新的探索。不久前,陜西商南縣推行約談工作機制,采取“程序不‘嚴’不過”“整改不‘力’不過”等“四不過”方法,確保約談取得實效;而貴州黔南也出臺了多個新政,將約談細分為預防性約談、詢問警示約談、糾錯誡勉約談和問責處分約談,讓約談更具針對性。各地的探索對約談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實踐證明,只有當約談“不走過場”“不放空炮”,而是“直來直去”“真刀真槍”,其震懾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而當這樣的約談成為常態(tài),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健康指數(shù)也必然會不斷提升。
(孟祥夫)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