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技術達人秀3
清華同方電腦總工程師劉鋒
如果細分信息安全體系,這個體系在某些方面就類似于工廠的制造質量認證體系,包括設計端、制造端、檢測端等一系列制度體系。其中,最容易被忽視,但最不應該被忽視的就是體系出現問題后的反饋(包含檢討和改正)機制。只有擁有完善的反饋機制,信息安全體系才能被稱之為完整的體系。
從理論上講,反饋機制的存在意義是為了防范信息安全體系中可能出現的漏洞。在技術實踐中,出現安全問題可能性較大的環節是在信息的安全傳遞上。一般而言,信息傳遞的安全性主要與信息的加密手段和管控手段有關,其中,身份鑒別顯得尤為重要。
要保證信息安全,首先要確保信息內容本身是安全的。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如何管理和傳輸信息、如何將其準確無誤地傳到指定使用者的手中、信息使用者擁有何種權限所涉及的安全關口,便是身份鑒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身份鑒別具體涉及的領域包括信息在使用過程中操作的安全性以及使用者個人信息(包括個人隱私、身份數據、敏感信息等方面)的安全保護。
為了最大程度地維護信息安全,IT業界在硬軟件安全兩方面都采取了相應的技術手段(如加密機和加密軟件),通過加密和解密數據,既保證信息安全可靠,未被篡改地傳遞到正確的目的地,又保證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免于出現泄露。
在預防攜帶信息的機器本身造成信息泄露方面,目前業界常用的技術方法是營造保密環境,比如建立具有電磁屏蔽功能的機房,防止電腦主機和顯示器通過電磁波泄露信息,又如在IT產品中放置加解密設備,通過安全密鑰非常規傳輸,即不走傳統的電話網、傳真、互聯網等電子方式傳遞。
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在信息傳遞過程中都要經過很多跳躍的節點,而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通過這些電子途徑的信息代碼在經過這些節點時都是無法被使用者緊密控制的,很容易被還原成原始的數字信號。所以,這個環節并不夠安全。信息數據使用環節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安全鑒別接收者身份,確保將信息傳到指定地點、指定終端機、指定使用者。
目前,如何保證信息能夠按照技術要求的特定方式安全傳遞,是擺在相關管理機構面前的重要課題。政府機關日常的信息安全流程重點是在信息重新被解讀后如何控制其再傳播。(梁爽)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