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超4成受訪者會考慮遷到居住證含金量高的地方
調查:超4成受訪者會考慮遷到居住證含金量高的地方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易 實習生 周翠芳
在一線城市,拿到居住證以后,還要面臨競爭激烈的積分落戶。相比之下,二三線城市的落戶政策寬松不少。近年來,不少曾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或返回家鄉就業,或在其他城市尋覓機會。居住證的含金量以及落戶的方便程度,是否能成為吸引這些人才的條件?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5.3%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遷到居住證含金量更高的地方,27.9%的受訪者回答不會,26.8%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如果畢業時沒能在北京找到一個解決戶口的工作,我可能會考慮到居住證含金量高或者積分落戶更容易的地方去。”在北京讀研究生的許斌(化名)表示,在就業選擇上,他首先考慮的是可以解決戶口的區域,“畢竟一步到位比等待居住證積分落戶政策更穩妥”。
在北京工作的常金飛也表示,如果不能留在一線城市,他會考慮去二三線城市。“未必會回老家,因為那里的經濟發展狀況不是特別好。我可能會考慮北京周邊或者東部沿海的二三線城市。”常金飛說,離開北京后,對于是否要選定一個城市長期定居,他還沒有想好。“我希望能多去幾個城市看看,選一個最合適的。居住證對有和我一樣想法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就更重要了”。
在北京一家公司做編程的莫琪(化名)則表示,她不會以居住證含金量高低為標準來選擇城市。“目前各地居住證相關的公共服務和福利項目也沒有差太多,我會主要考慮這個城市的氛圍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新型戶籍制度,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意見》對不同規模城市的落戶政策也給出了指導,如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目前,除了北上廣深,一些二線城市的人口規模也已突破千萬,不少三線城市也不斷有人口流入。按照《意見》,城區常住人口500萬至1000萬的特大城市和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超大城市應該實行積分落戶制度,城區常住人口1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也可以實行積分落戶制度。不過,這些城市也有引進人才的迫切需求,這樣的城市應該如何確定以居住證為基礎的積分落戶制度?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指出,北上廣深之外的一些大城市,其實市區人口并不算多,并不存在典型意義上的人口高飽和問題。對于這樣的二線城市,如果有可能,落戶標準應該盡量降低一些,也有利于人口分流。
調查顯示,44.0%的受訪者表示居住證政策的實施讓自己感覺社會更公平,25.3%的受訪者表示并沒有,30.7%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許斌認為,居住證政策的出臺表明國家在戶籍改革方面的努力,讓更多在異地工作的人享受到了應有的社會公共服務和各種福利,確實說明社會環境正越來越公平。
莫琪則認為,與居住證關聯的積分落戶政策限制了自己選擇城市的自由,讓大城市都追逐高端人才,不利于普通勞動者落戶,而且與真正的戶籍存在很多關鍵待遇的差別。她希望未來居住證含金量進一步提高,讓持證人享受到更多住房和教育方面的福利。
胡小武認為,在用制度化方式推進城鎮化的前期,城市難以避免會優先引進高層次人才。但是,大城市也應該鼓勵普通勞動者進城落戶,因為他們是不可或缺的勞動力資源,任何一個城市都不能只有高端人才。“城鎮化不同階段有不同側重點,但是也不能忽略普通勞動力對城市的貢獻和這方面的人口紅利”。
受訪者中,78.2%的人來自城鎮,21.2%的人來自農村,0.6%的人來自其他地區。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