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院著力糾正重大冤假錯案
中國法院著力糾正重大冤假錯案
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6)》和《中國法院的司法公開(2013—2016)》白皮書顯示,2013年至2016年,中國各級法院共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無罪,受理國家賠償案件16889件,賠償金額為69905.18萬元。
“去年,全國法院在前3年依法糾正重大冤假錯案23件37人基礎上,新糾正重大冤假錯案11件17人,數量創歷史新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2013至2016年,各級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糾正了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張氏叔侄案等34起重大刑事冤假錯案。
18城市試點認罪認罰從寬
去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對原審被告人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聶樹斌無罪,這起歷時22年的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終得以糾正。
為預防和糾正冤假錯案,最高法就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提出指導意見,要求對于定罪證據不足的案件,應當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不得降格或者變通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
李少平指出,2016年,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北京等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試點,有效防止了輕微刑事案件被告人超期羈押和“關多久、判多久”的現象。
白皮書還指出,為完善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最高法出臺規定明確,法官應當對其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承擔責任,在職責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故意違法,或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院庭長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不當行使審判監督權和審判管理權的,應當承擔監督管理責任。
建全球最大司法文書平臺
白皮書顯示,以法官員額制為基礎,以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和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為核心的司法責任制改革,去年起在全國法院全面推開。各基層、中級試點法院通過優化人員配置,組建審判團隊,制定職責清單,形成以法官為核心、團隊緊密協作的新型審判工作機制,審判效率較改革前普遍提高20%以上。
李少平說,最高法去年共發布43個改革文件。截至目前,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確定由最高法牽頭抓總的18項改革任務已完成17項。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提出的65項改革舉措,已全面推開60項,余下5項均在試點基礎上有實質性進展。
“司法公開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通過修訂裁判文書上網司法解釋,一審裁判文書也全面納入公開范圍,從制度上保證‘上網為原則、不上網為例外’。”據李少平介紹,中國裁判文書網現已公開裁判文書超過2600萬篇,網站訪問量突破60億人次,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司法文書公開平臺。
將甄別糾正涉產權冤假錯案
白皮書說,人民法院全面落實立案登記制改革,去年全國法院共登記立案逾1630萬件,同比增12.48%,當場登記立案率達95%。全國99%的法院建立了訴訟服務大廳,2200多個法院開通訴訟服務網,800多個法院開通訴訟服務手機APP,1900多個法院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
最高法司改辦主任胡仕浩表示,今年中國法院將加強對立案登記制改革的總結、評估、督察,防止立案難問題反彈。同時完善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加大對困難民眾司法救助力度,加大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無理纏訴行為的懲治力度。此外,要在家事審判、刑事審判以及執行領域加強改革措施;完善產權保護機制,依法甄別、糾正一批歷史形成的涉產權的冤假錯案。(尹曉宇)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