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門鼓勵市場化方式開展跨區域合作
8部門鼓勵市場化方式開展跨區域合作
本報北京6月7日電 (記者趙展慧)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創新“飛地經濟”合作機制,發揮不同地區比較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強化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提升市場化運作水平,完善發展成果分享機制,加快統一市場建設,促進要素自由有序流動,為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做出新貢獻。
“飛地經濟”是指兩個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區域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創新區域合作機制,通過發展“飛地經濟”、共建園區等合作平臺,建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互助機制。
《意見》強調,發展“飛地經濟”,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府加強統籌協調,提高公共服務質量,遵循市場規律,著力提升合作園區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的市場化和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促進合作各方良性互動、互利共贏;要堅持平等協商、權責一致,強化合作發展理念,著力擴大發展成果,實現權利與責任對等;要堅持改革創新、先行探索,創新“飛地經濟”合作機制,有條件地創新政策供給,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
《意見》提出了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一是完善“飛地經濟”合作機制。支持合作方創新合作模式,合理分擔相關成本,建立完善的議事協調機制、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鼓勵按照市場化原則和方式開展“飛地經濟”合作。二是強化資源高效集約節約利用。飛地園區建設用地原則上使用所在地土地指標,加強耕地資源保護,強化土地集約利用,鼓勵建設綠色園區。三是規范指標統計口徑和方法。明確園區所在地政府統計部門為統計主體。允許合作方綜合考慮權責關系和出資比例,以及資源環境因素,對經濟指標進行協商劃分,僅作專門用途供內部使用。四是加強統一市場建設。支持合作方優化行政審批流程,逐步探索行政許可跨區域互認,推進轉移企業工商登記協調銜接,支持合作方開展質檢、通關、市場執法等領域的標準對接和結果互認。五是支持在各類對口支援、幫扶、協作中開展“飛地經濟”合作。支持通過“飛地經濟”,發揮市場機制,創新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等區域合作模式,探索完善異地開發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