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采購“凍土”復蘇?
公車采購“凍土”復蘇?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日前,江蘇、山西、寧夏三個省份相繼啟動新一年度的汽車協議供貨,吸引了不少眼球。
彼時,公務用車采購可謂是車企的“心頭好”,雖然利潤低,但勝在量大。公車改革的鑼鼓一敲響,各地紛紛縮減指標,一時間,公車采購進入凍土期。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除西藏、新疆和新疆兵團外,其他29個省份省直機關車改已全部完成、已有26個省份完成了地市級車改、近20個省份完成了縣級車改。也就是說,公車改革已淌過深水區,進入鞏固階段。那么,實際情況如何?曾經熙熙攘攘的招投標場景可否重現?記者對各地政府采購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了采訪。
周期性強 需求差異化
6月中旬,江蘇省2017-2019年度汽車協議供貨全省聯動公開招標。項目負責人傅剛告訴記者,“目前公務用車采購量相對以往肯定變少,但是需求仍在,主要集中在執法執勤車等工具車的采購以及車輛的更新替換上。”
在對更多的省份進行采訪后,記者發現,公車采購情況同地方公車改革推進進度有關。以河北為例,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河北的公車改革始于2016年,按進度安排,2016-2017年內不允許采購新的車輛,因此今年不會啟動公車協議供貨項目,明年起再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重啟。類似的還有廣州。而江蘇省的公車改革2015年底完成,可供調配的車輛也均用盡,執法執勤等工具車的需求每年都在持續增長,因此需要重新采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采購中心負責人向記者預測:“公車采購有很強的周期性,未來兩年,公車采購的量會有很大的回升。”
除此之外,部分地區的需求有特殊性。以北京為例,依據《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北京制定了關于對國Ⅰ國Ⅱ排放標準輕型汽油車實施交通管理措施的政策。從2017年2月15日起,對本市及外埠的國I國Ⅱ排放標準輕型汽油車,實施五環路(不含)以內道路工作日限行。今年3月起,北京市政府采購中心就陸續開始了對國Ⅰ、國Ⅱ車輛調配工作。繼北京后,深圳也啟動了國Ⅰ、國Ⅱ汽油車的治理計劃,將通過財政補貼、取消機動車置換指標等手段,逐步淘汰國Ⅰ、國Ⅱ汽油車。屆時,深圳也需重新采購一批車輛,來應對新變化。
業內人士表示,各地公務用車需求將呈現差異化特征,對公車采購感興趣的企業,需密切關注各地政策動態及中國政府采購新聞網的新聞公告等。
多地計劃啟動新一期協議供貨
“考慮到實際需求,公務用車協議供貨全省聯動的招標項目我們今后還會繼續開展。”傅剛如是說。“本次招標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高,有54家企業參與。”采購中心負責人普遍認為,公務車協議供貨高效便捷、規模效益明顯、節支率高,在一段時間內還會是主流。
今年3月,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辦公室下發了《中央國家機關2017-2018年度汽車協議供貨有關事宜的通知》,其中要求中央國家機關各單位采購200萬元以內的項目進行協議供貨,期限到2018年12月31日。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公車改革話題較為敏感,雖是常規的招標項目,也希望低調處理。
據記者了解,今年還有多個省份或地方在計劃新一年度的汽車協議供貨。如上海、湖南就計劃在今年10月份啟動。需注意的是,各省的協議供貨時間周期都較長,江蘇本次協議供貨期從合同生效之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止。而寧夏則是從2017年至2020年度。因此,供應商需密切關注以免錯失機會。
此外,部分暫時中斷了協議供貨的省份,如陜西、廣州,目前均采用詢價采購的方式,來滿足零星需求。在一些沒有采用協議供貨的省份,汽車采購則要走電商化的渠道。福建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雷明松主任告訴記者,福建目前是網上競價的方式采購車輛,而今后有望納入網上超市,對供應商實行動態管理。
編后
公車采購切勿被“誤讀”
采訪中,“低調處理”、“不要宣傳”等要求不斷出現。似乎公車改革了,汽車采購就應戛然而止,再不應出現在大眾眼中了。很顯然,大眾對公車采購這個話題的過度敏感,以及信息傳達的不充分,導致政府采購部門不希望被誤讀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可以理解。
但是,擔心“誤讀”而不去宣傳也未必是個好辦法。期間,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呼吁人們理性對待目前的公車采購。今后,公車采購可能會重新逐步出現。公車改革已近尾聲,可調配的車輛均用盡。公務用車即便是大批量縮減,但存量仍非常可觀,僅車輛的更新換代就是不小的數目。此外,車輛畢竟是工具,這一屬性決定了它是有損耗的,價值也需要通過使用方能體現。被保留車輛的性質決定了車輛的損耗比一般車輛要高;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執法執勤、專用技術等車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都是符合常識,也應當被理解的。
公車改革后,很多一線的基層人員需要經常下鄉調研,卻發現沒車可用,這種現象也值得我們反思,是否應該放棄對車輛削減的“數字”的過度關注,而是回歸車輛的工具屬性,將視線轉向公車的監督管理上。畢竟,公車誰用、如何用、用的怎樣才是關鍵。
去年,人民日報曾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公車管理呈現“管理平臺化、平臺信息化、車輛標識化”三大特征。其中平臺化可以集中管理調度,充分滿足日常工作和緊急調配等需要;信息化可以對平臺車輛運行全程留痕,紀檢監察部門跟蹤監控。公車標識化,也方便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對公車使用者也是一種約束,督促自我監督。這一趨勢很多人都拍手叫好。可見,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公車的監督管理是關鍵。
此外,公車采購都是經過層層審批的,各省市對新采購車輛都有極其嚴苛的要求。因此,只要是符合規定的,并且用得對、用都好,該采購采購,政府采購不應承擔多余的壓力。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