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二十載人生嘗百味
東軟:二十載人生嘗百味
——訪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
在一件可怕的事情發生之前的5年,就應該做好準備提前創新,否則真的來臨時就來不及挽救了。——劉積仁
本報記者 陳昂
2005年,東軟營收28億元;2010年,東軟營收近50億元,5年來增長了78.5%。成立20年來,東軟借助旺盛的本土需求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成為了中國軟件業的領航者。如今,面對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中國軟件產業升級的現狀,東軟集團在國際化布局中如何升級?
孕育新生
東軟的童年開篇,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國沈陽。
那時的人們,正承襲固有的傳統,打造著大工業時代的文明。當歷史風塵漸漸撫平,轉型期已然來臨。這不只是指應對市場經濟大潮的變局,還需要在信息時代發端的那一刻起,跟上時代的腳步。
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是以理工科見長的中國東北地區著名的學府之一,“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的八字校訓,似乎在暗合接下來所發生的傳奇故事。
有一位敬佩的長者,叫李華天,新中國成立之時,放棄在哈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毅然回國。來到東北工學院工作后,他成為中國最早開展模擬計算機研制的著名教授之一。
1986年,李華天推薦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劉積仁到美國國家標準局留學。這是一次帶有標志意義的遠行,眼界被打開的同時,未來的路徑也漸漸清晰。旅美留學歸來的劉積仁,順利完成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博士,在東北工學院與自己的恩師李華天教授重逢。
33歲,劉積仁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而他在美國求學期間就已注意到專業知識以外的“風景”:國外學術與產業的緊密聯系,與國內高校的傳統大有不同。
呱呱落地
東軟的誕生跟美好的想像有所不同。那時的中國,沒有幾個人能清楚地知道軟件為何物,無論創業者如何解釋自己的軟件之夢,校園里眾多老教授還是固執地認為,讓在學術研究領域很有希望的博士與年輕教授下海經商,乃“高校之恥”。
幸運地是,一群沒有任何商業經驗的創業者,遇見一位開朗的導師李華天教授,一群開明的校領導,給予了年輕人以機會和包容的美好時代,于是他們帶著對未來的憧憬,開始摸索前行。
這是一次意外的邂逅。日本阿爾派株式會社社長沓澤到沈陽考察投資環境。在與劉積仁等人的會談中,留給他深刻印象的,除了劉積仁關于軟件仿真應用的博士論文研究課題,還有這群年輕人身上的創業激情。
劉積仁將自己的論文“賣”給阿爾派,簽訂產學共同開發合同,獲得25萬美元。這是他的第一桶金。資金到手后,他們的選擇是繼續擴大規模,而不是選擇安逸地做研究。這份創業激情和讓技術創造更大社會價值的理想貫徹至今。1991年,沈陽東工阿爾派音軟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
蹣跚學步
創業之初,正如新生命的到來,睜眼看世界,期待茁壯長大。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個誘惑,也要細細辨明。
“公司成立,做什么?”劉積仁的答案是——做中國的“微軟”!他認為,知識分子最不缺的是技術。做一家軟件產品的公司是順理成章的選擇。但特有的技術情結,卻讓他們忽略了國內的市場環境。現實的冰冷,隨之而來。
先期研發的報表生成工具等軟件產品迅速被盜版,創業者在惡劣殘酷的市場環境里開始重新規劃未來之路。“生存與發展才是最終追求。”劉積仁從認識自我到理解社會,從設計夢想到糾正路徑,從為個人用戶提供軟件產品轉移成為面向行業、面向企業用戶提供應用軟件系統。
一批青年教師和大學畢業生、研究生成為研發主力,推出的圖形自動生成器及工程圖紙設計與管理系統開啟了走向中國市場的第一步。與此同時,技術出身的他們 ,開始認真學習管理與營銷課程。
1993年,東軟在與東北大學開設的軟件加強班里選出了20人,發給每個人5000元錢,派往全國各地建立營銷網絡。劉積仁回憶道:“風雪之夜搬家,方便面三餐制,拿塊窗簾布往桌子上一蓋就與外商談判,他們為第一個產品打廣告幾乎‘淘盡家底兒’。他們還對客戶信息進行分類:這些是一周需要拜訪的,那些是需要一個月打一次電話的。就這樣,他們從沈陽出發,逐步向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行進并站穩腳跟。”
緊接著,國內市場對社會基礎行業軟件系統的研發投入逐漸展開,電信、電力、社保等行業應用軟件系統開始向全國推廣。一系列嵌入式軟件系統通過阿爾派在日本推動,并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由校園里兩間教室孕育出來的東軟,也開始謀劃屬于自己的“小環境”。在校園東側、緊鄰沈陽三好街規劃建設自己的軟件大廈,這座建筑被稱為船型樓,船與帆的樓體造型彰顯著創業者由此遠航的夢想。
市場的搏擊與歷練,使東軟人漸漸收獲幸福。東軟在創業初期就提出以人為本,追求個人與社會共同發展的企業理念。以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公司,引入社會資本,實施股份制改造,并率先推行員工持股計劃。
1996年,東大阿爾派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專業化軟件公司。
東軟的成功上市,使得企業步入高速成長的快車道。也是在1996年,東軟與東芝合資成立東東系統集成有限公司,東北大學軟件集團有限公司也隨即宣告成立。
頑皮與冒險
孩提時期總是有夢。船型樓不小了,但還不夠。1995年,東軟在沈陽渾南開發區購買了680畝地,此時東軟雖只有116名員工,但已開始建造屬于自己的軟件基地。
童年的記憶里,還有一場意氣之爭。作為軟件企業,東軟成為國產CT機產業化道路的拓荒者,突破技術壁壘,打破跨國公司的壟斷,中國第一臺CT的問世和產品化,讓業內人士刮目相看。以此為發端,東軟數字醫療業務不斷發展壯大,懵懂中,已經完成了對未來的定位。
1999年,東軟實施數字圈地,抓住中國各行業加大力度實施信息化的時機,犧牲利潤,向行業解決方案市場進軍。大規模的數字圈地也為東軟的服務帶來挑戰。盡管如此,東軟領導層從沒動搖過對行業解決方案研發與市場投入的決心。
數字圈地以及隨后推進的精耕細作戰略,讓東軟挺過了行業寒冬。2001年5月,在公司成立10周年之際,東軟實施品牌整合戰略,冒著市場認知驟然下降的風險,主動放棄積累了10年的東大阿爾派品牌,東大阿爾派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東軟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從此東軟/Neusoft成為全體東軟人的名字。
當東軟進入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人才是最重要的渴求。從最初大學里的創業,到與東北大學聯合設立軟件加強班,再到面向全國40多所高校設立定制培養班,校園情懷在東軟的血脈里貫穿始終。東軟用最短的時間先后在大連、南海、成都建立了3所東軟信息學院,與東北大學、荷蘭埃因霍溫大學合作建立了生物醫學與信息工程學院,保證了東軟通向未來快速發展旅程中的人才供給,構造了產業生態系統。
沖出國門
由校園出發,行進的路徑不斷延展。東軟的眼界,開始放得更遠。東軟的產品與服務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東軟的嵌入式軟件系統在世界著名汽車、移動終端、數字家庭產品、IT產品等創新產品中運行。
2008年,東軟集團整體上市成功。一批國際戰略投資者紛紛成為東軟的股東。一家出身高校的軟件企業,開啟了全球化的新征程。通過海外并購,快速獲取競爭能力,布局全球研發與服務網絡,東軟在向價值鏈高端躍進。
2010年,東軟在醫療健康服務領域樹立起標志性品牌——熙康,通過軟件技術、醫療設備與互聯網的結合,與大型醫院合作推出熙康健康管理平臺,為社區、家庭和個人提供包括健康管理、遠程醫療監護、醫療就診等在內的醫療服務。
20年間,東軟從校園里走出來,從幾個人走出來,從一個人們認為不可能成功發展軟件產業的地方走出來,走到了中國軟件業前列,走向了世界舞臺。20年間,東軟用創新推動企業生命的持續,在機會和風險的路口上,一次次地做出了正確選擇。
未來,東軟醞釀新的轉變。劉積仁表示,東軟將轉變商業模式,成為以創新與服務驅動成長的公司,從中國本土企業向創新跨國公司和全球化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公司邁進。
【數字東軟】
◆為1.3億人
提供社會保險服務與支持系統
◆4億人
通過東軟的電力營銷系統支付電費
◆2億用戶
通過東軟的短信增值業務系統發送短信
◆1.15億人
通過東軟的電信運營支撐系統支付話費
◆300萬高校學生
在使用東軟的數字化校園系統
◆中國銀行全球23萬名員工
東軟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為其提供服務
◆5000余家醫療機構國內數十個政府主管部門
東軟為其提供相關的醫療衛生IT解決方案以及醫療影像設備
◆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東軟醫療產品在中國、美國、意大利、俄羅斯、巴西、巴基斯坦,以及東歐、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實現設備安裝
◆遍布幾十個行業
NetEye信息安全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金融、電信、政府、電力、能源、社保、交通、教育、航空等行業
【戰略發布】
東軟國際業務收入欲破6成
本報訊 記者陳昂報道 “未來十年,東軟的戰略目標是國際業務收入要占全部業務60%以上,來自產品與持續服務的收入要占整體收入50%以上,營業收入有5倍以上的成長。”日前,在東軟產業化20周年回顧暨東軟解決方案論壇2011上,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說出了東軟未來十年向新興跨國公司轉變的決心。
劉積仁表示,面向未來,東軟將面臨規模化和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要保持冷靜的心態和創業者的精神,努力成長為一家以創新與服務驅動成長的公司,從中國本土企業向成熟的新興跨國公司轉變。
在演講中,劉積仁就東軟集團面向未來的整體發展戰略做了闡述,“東軟將以商業模式創新、全球化戰略和企業卓越運營為重點,構筑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一,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東軟在不斷發揮過去積累的優勢能力外,將加大向以創新與服務驅動成長的公司轉變。東軟將從以人的規模為基礎的增長模式,向以知識資產驅動增長的模式轉變;從以技術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向以客戶價值為中心的模式轉變;從以中國為中心的成長模式向以全球市場機會為中心的模式轉變。
第二,在全球化戰略方面,東軟將全面實施全球化戰略,打破國內業務線與國際業務線的劃分,所有業務線的產品與服務都將努力擁有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并促使公司在人力資源結構方面發生變化。
第三,在企業卓越運營管理方面,東軟在未來10年將不斷通過組織、技術、文化、領導力與人力資源等方面的變革建立高效的東軟。
據記者了解,1991年,劉積仁等3位青年教師在東北大學的兩間教室里,以3萬元科研經費、3臺286電腦,以及以架設軟件研究與應用的橋梁為理想開始創業。20年間,東軟積極探索中國軟件企業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之路。如今,東軟已成為擁有1.8萬余名員工,業務遍及全球,在中國40多個城市及在美國、日本、瑞士、芬蘭、德國、羅馬尼亞、阿聯酋、越南等國家設立研發、銷售和服務網絡的全球成長型企業。
劉積仁認為,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創新努力,離不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更離不開國家有關部門與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年來,東軟在各級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國內眾多行業信息化建設者和推動者的悉心指導和包容下,走出了自己的發展之路。然而,中國軟件企業的規模化和全球化旅程才剛剛起步,還有眾多的挑戰和困難。作為中國軟件企業的重要一員,東軟將帶著感恩之心面向未來,帶著創業者的精神超越未來,謀求轉變,勇于創新,不斷超越,持續贏得更大的成功,與行業伙伴們共同探索中國軟件產業創新、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