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擦亮政采供應商“誠信名片”
◎ 實習記者 錢月婷
跟蹤監督、逐項評價、逐年考核、分類歸檔、動態管理、實時獎懲……這一系列舉措,都是安徽省政府采購管理部門建設供應商誠信檔案的創新做法。去年底,安徽省出臺了《安徽省政府采購供應商誠信檔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要求從今年1月1日起,全省對政府采購供應商引入誠信檔案管理。
經過近10個月的調查摸底和信息搜集工作,安徽省供應商誠信檔案將于今年年底前建成。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姜毅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從2011年開始,安徽省的政采供應商在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時,將擁有一張‘誠信名片’。”
23條準繩丈量誠信尺度
“人無信不立,市無信則亂。誠信是規范市場經濟的‘帝王原則’,在政府采購領域中先行建立起一套信用體系,將對整個國民信用體系的建立起到非常積極的示范和推動作用。”安徽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安徽省建立供應商誠信檔案,是政府采購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什么是誠信行為?什么又是不誠信行為?《辦法》里自有一套明辨標準。
“遵紀守法,依法誠信參與政府采購活動,自覺維護國家、社會和采購人合法權益等,政采供應商應當履行6大誠信義務。”姜毅說。
而在政府采購過程中,供應商有17種行為被認定為不誠信。在投標階段的5種行為都屬于不誠信行為,包括提供虛假材料,開標后擅自撤回投標文件,采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等。
供應商在中標、成交后有 9種情形被認定為不誠信行為。包括將中標、成交項目轉讓給他人的;超過合同約定的供貨(或服務)時間達30日以上的;提供假冒偽劣產品或走私物品的;惡意質疑、投訴的;拒絕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等行為。
兩類檔案念響誠信“緊箍咒”
安徽省將供應商誠信檔案分為誠信供應商庫和不良行為供應商庫,進行分類管理。這兩類檔案庫被供應商形容為“紅檔案”和“黑檔案”。
安徽省財政廳、省政府采購中心和監察部門聯手互動,考評供應商庫誠信行為。根據《辦法》,每年底由省政府采購中心根據本年度供應商投標、簽定合同、合同履約、售后服務等情況,評選出誠信供應商候選名單。候選名單在廣泛征求省級采購人意見和掛網公示后,經省財政廳確認方可錄入誠信供應商庫。誠信供應商總數控制在中標、成交供應商總數的10%以內。
對不良行為供應商庫的建立,安徽省有關部門更為嚴謹慎重。參照17條不誠信行為準繩,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和相關采購人及時將情況(含相關證據)書面報告省財政廳,省財政廳進行調查核實后,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程序給予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1年至3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等處罰。省政府采購中心再根據省財政廳下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按情節輕重將不誠信供應商錄入不良行為供應商庫。
評標增加誠信分
對誠信行為進行量化計分,并納入到政府采購評標活動中——安徽省對政采供應商誠信檔案管理動了真格。
《辦法》規定,凡是誠信供應商庫中的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在評標時采用綜合評分法的,可以給予其總分值1%-3%的加分;采用最低評標價法或性價比法的,可以給予其評標價或報價1%-3%的扣減。
對不良行為供應商庫中的供應商,凡是尚在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期內的,不得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凡是有其他不良行為記錄的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采用綜合評分法的,可以給予其總分值1%-3%的減分;采用最低評標價法或性價比法的,可以給予其評標價或報價1%-3%的加價。
“當然,進入誠信供應商庫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進入不良行為供應商庫也不是永世不得翻身。”姜毅介紹說,誠信檔案將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年底更新一次,并實行“分級管理、資源共享”,即誰建立,誰負責,資源全省共享。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