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應該為誰服務
【謎面·謎底】
文學應該為誰服務
■ 謝宗玉
近日,聽聞在某文學培訓班上,就文學應該為誰服務的問題,兩撥人爭得很兇。一邊說,文學要為人民服務。另一邊說,文學創作是私人化的,只為自己服務就可以了。我聽罷,不禁啞然失笑。
我還是那個觀點,人文學科的很多爭論,其實根本就不構成爭論的交點或焦點,很多時候,往往是在兩條平行線上,公說公的,婆說婆的,互不沾邊。或者干脆就是事物的幾個棱面,妄圖以A棱面的真實性去否定B棱面的存在,又怎么可能呢?
什么是文學?答案有很多種。我以為,文學是用文字為表現形式,根據個人的內心感受對外部世界進行描繪、概括、塑造,以喚起他人對生命狀態和世界印象的共鳴,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社會效應和物質效益的一種藝術手段。
如果大家認可這種說法,那么以上的矛盾就不存在了。文學首先要有感而發,是如鯁在喉,不得不吐,吐了才能讓自己的靈魂安妥下來,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種平衡。從這個角度來說,文學的確要為自己服務。連自己都打動不了,連自己都愉悅不了的文學,肯定不是好文學。
而另一方面,文學從一誕生開始,就是一種溝通方式,就是想喚起他人的共鳴,就是想用文字作為表現手段,來說服他人、影響他人、拉攏他人,從而使得自身周圍有一個更和諧的群居環境。從這個角度來說,文學又是大眾的,不能為人民服務的文學,必定是沒有生命力的文學。內心世界之所以要借助文字來呈現,就是為了獲得外部世界的認同。如果文學真的純粹只是為自己服務的話,那么,你大可以籠著衣袖,半躺在自家的沙發上,在腦子里云遮霧罩、刀光劍影地虛構一番就可以了,根本不必形成文字。就算形成文字,也不必拿出來發表。
另外,人是社會的人,無論你把個體說得多么自由,無論你多想完全擁有自己的心靈,但其實都是你的一廂情愿。你永遠也無法完全自由,你永遠也不能完整地占有自己的心靈。因為你只是社會的一分子,你的心靈從確認存在的那一天開始,它就是由各種社會因子所組成的。你自以為是自己的,其實你不過是心靈的加工師而已。就像一個廚師,食材來自四面八方,而你只是那個做一鍋燴的人。食材的本味你是左右不了的,你只能左右食材的搭配以及蒸炒煮煎后形成的那個味道。明白了這個道理,你還能說你的心靈完全是屬于你自己的嗎?你還能說,你的作品是完全私人化的嗎?當然不是!你所有的感動、所有的思索、所有的藝術處理方式,其實都是建立在人類共同文明之上的,是整個文明體給了你這些。
還有,既然人是社會的一分子,那么他的所作所為,就應該為人類集體利益最大化服務,就應該朝著利于文明發展的方向前行。落實到文學創作上,就是,那些不利于心靈健康的、不利于群居環境和諧的、不利于喚起人類前行的動力和希望的作品,都不應該拿出來“污染”社會和他人。挑明了說,就是那些挑撥人心離散的、那些極度放縱欲望的、那些將心靈拉入黑暗深淵的文學作品,都應該受到限制。文明要想向前發展,精神產品都應該經過審核后才能推向社會。現在的問題不是出在要不要審核上,而是審核的標準和審核人的能力有沒有問題。很多精神產品的制造者,一聽說要審核,就立刻炸毛。他顯然“炸”錯了地方。
讓人搞笑的是,有一大批叫囂著文學只為自己服務的人。他們占住了文藝宣傳的重要位置,每年財政要在他們的工薪、培訓和所謂的文學成果上投入大量資金。我只弱弱地問一句,既然文學只為自己服務,那么諸君可否將自己擁有的這一切全部舍去?你關起門來,躲進小齋成一統好了。
真正有資格說文學只為自己服務的,是那些草根文藝工作者。奇怪的是,偏偏草根不說這話,他們制造出來的精神產品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因為他們要靠這些精神產品養家糊口。人民是他們的顧客,他們必須為人民服務。
最殘酷的現實是,現在不是你想不想為人民服務的問題,而是你還能不能為人民服務。中國十四億人口,你一個國家文學期刊,發行量只有區區幾萬份。這幾萬份中,還有很多是“僵尸訂戶”,是各級作協、圖書館,以及其他文化對口單位的批量征訂。面對這種現狀,你還能夠拍著自己的胸口說,你有能力用精神產品為人民服務嗎?!得了吧,人家一個自媒體公眾平臺,影響力都要比你們大百倍千倍。
文學創作要靠天分吃飯,是培養不出來的。這在圈內已成為共識。如果我們硬要去辦文學培訓班,那么就應該去基層去挖掘那些草根天才,而不是把一班在年齡、才華、理念上都差不多過氣了的體制內作家聚在一起說三道四。討論的也不該是“文學到底為誰服務”這樣沒有一點“技術含量”的問題,而應該討論文學如何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如何為更廣泛的人民群眾服務。
從五四以來,以西方文藝理論為指導思想的所謂純文學創作,走的是一條一成不變的道路。可問題是,從五四到現在,一晃眼就是一百年了。百年前的人事和社會結構,跟現在已經是風馬牛不相及了。新的人群和新的社會,需要有更新的文學流派取代“純文學”。同唐詩宋詞元曲一樣,純文學業已成了一個歷史性名詞,早就該束之高閣了。可惜的是,還沒有幾個人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作者為中國作協會員,一級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