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劑良方”喚醒政府采購信用融資
“三劑良方”喚醒政府采購信用融資
——湖南創新政府采購合同線上融資紀實
■ 本報記者 程紅琳
憑政府采購合同線上便能融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湖南智科儀器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尹麒或許再清楚不過了。
胡尹麒依舊清晰記得他的第一筆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從申請到放貸歷時2個月。而如今,他在手機上打開長沙銀行企業版e錢莊,進入“政采貸”界面,憑借在湖南省本級政府采購市場中標后的政府采購合同,30分鐘便能完成線上融資。“政采貸對我們這樣小微企業來說真的很有意義?,F在有了資金保障,采購規模稍大一點的項目我們也敢試著投標了。”
胡尹麒口中的“政采貸”是一款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普惠金融產品。截至記者發稿,今年已經有144家企業和湖南智科儀器設備有限公司一樣,憑借湖南省本級政府采購合同獲得了貸款。
湖南省本級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工作正逐步釋放效益,參與湖南省本級合同融資業務的11家金融機構已累計為252個政府采購合同發放了2.91億元貸款,涉及合同金額4.95億元。隨著長沙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招商銀行、財信金控等金融機構陸續將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實現線上交易,這一數字還在迅速增長。
記者日前來到湖南長沙,發現一紙合同為中小企業換來真金白銀的背后,離不開湖南省財政為激活市場、調動銀企積極性開出的三劑“良方”。
第一劑:“聚焦政府采購合同”
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合同融資工作的經辦人現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最新的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數據。日益攀升的數據令人既興奮又欣慰。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數據的逐步增長,也印證了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負責人對于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工作的推進思路——做實簡政放權,才能增強市場活力。
記者了解到,湖南自2011年開始,便嘗試與6家商業銀行、3家擔保機構合作,在省本級實施融資擔保政策。但是,從執行情況來看,政府采購合同加擔保的融資方式成效不明顯。2017年,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開展“政策回頭看”,調研分析后發現,有三個原因導致政府采購信用融資政策效果不明顯:一是政府采購合同單筆金額較小、貸款時限短、信貸成本高,金融機構不滿意;二是金融機構審批流程長,采用合同加擔保的方式,既融資難又融資貴,企業也不滿意;三是線下融資存在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大量信貸機會往往擦肩而過。
“一些金融機構更是認為中小微企業‘不能碰、碰不得’。”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經過調研后發現,金融機構開展應收賬款合同融資,把信貸條件由中小微企業綜合指標改為應收賬款合同,考量信貸資源優質與否,已不在企業本身,而在于對應收賬款合同的支付能力。“既然如此,政府采購信用融資為何不直接聚焦合同?無預算不采購、先預算后采購,政府采購合同背后有預算和國庫的支撐。以往由于信息不對稱,很多金融機構并不清楚這一點。”
找到“癥結”,接下來便是“對癥下藥”。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開出的第一劑藥方便是“聚焦政府采購合同”。
中小微企業貸款難,難在中小微企業的綜合指標達不到金融機構要求的信貸條件。事實上,金融機構的顧慮由來已久,不是幾句話就能打消的。為了使金融機構更好地理解政府采購合同的內涵,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負責人多次帶隊走進金融機構進行調研、宣傳。
“在我們的風控模型中,應收賬款合同融資的放貸是在企業‘完成履約’后,政府采購合同融資需要我們將放貸前置到合同履約之前,對此需要我們對傳統業務流程進行再造。財政部門主動到我行來宣講政府采購合同的特點和性質,讓我們對政府采購合同有了更深的理解。”長沙銀行匯豐支行副行長張俊杰回憶:“我們開始摸著石頭過河,雙方共同打磨產品。2017年我們開始嘗試線下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直接取消擔保,這個業務當時在中小企業中反響較大。”
第二劑:“打造融資管理閉環”
打消顧慮只是第一步,金融機構最關心貸款能否按時回收本息;而企業最關心的是融資的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如何在化解政府采購合同信貸風險的同時,使得企業能夠既快又省地拿到貸款,是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管理制度設計中關鍵的一環,關系著政府采購合同融資能否“走得遠”,
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工作離不開“政府搭臺、銀企唱戲”。在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負責人看來,政府不僅要“搭臺子”,還要“出點子”“想法子”,讓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真正滿足投融資雙方“快速、有效”融通資金的需求。
調研、論證;再調研、再論證……
2018年6月8日,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印發《湖南省省本級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開啟了政府采購合同線上融資的實踐探索?!掇k法》明確了合同融資的具體操作流程:中小微企業憑中標(成交)通知書向通過其資格預審的金融機構發起融資申請;金融機構核實中標(成交)通知書真實性,并根據內部信貸政策和流程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申請進行審查,開設融資回款賬戶;采購人與中小微企業應當自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之日起30日內,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政府采購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賬戶與中小微企業在金融機構開設的融資回款賬戶保持一致,不得變更。
不難看出,在湖南省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的流程設計中,供應商無需遞交繁雜的融資貸款合同備案材料,只要前期在金融機構資格預審通過,便能憑借中標通知書獲得預授信。企業融資減負了,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又如何保障?核實中標通知書的真實性以及鎖定應收賬款賬戶與融資回款賬戶是便是流程設計中關鍵性的兩步。
如何走好這關鍵的兩步?
“我省前幾年在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省本級政府采購項目從采購預算、招標文件、成交公告和采購合同等關鍵流程節點都實現了公開,展示了政府采購項目的真實性和合同的有效性。這實際上也是金融機構最看重的一點。同時,我們建立了企業在金融機構開設回款賬戶信貸賬戶與政府采購合同應收賬款賬戶合二為一的管理機制。供應商發起融資申請后,金融機構審核合同備案信息,審核通過后,金融機構進行預授信;隨后我省政府采購處經辦人員會登陸‘湖南財政一體化信息系統’,進行融資鎖定,確保企業在金融機構開設回款賬戶與政府采購合同應收賬款賬戶一致。”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經辦人告訴記者,早在2015年,湖南省已經實現政府采購系統與國庫支付系統對接,企業完成合同履約驗收后,湖南省國庫嚴格按合同賬號及時撥付資金,金融機構收款可放心。
“此外,財政部門還進一步加強對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活動的信用管理,對失信違法行為實行聯合懲戒。”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負責人補充道。
“雖然弱化了對中小企業其他擔保能力的考量,但我行在投放近兩個億的情況下,依舊是‘零不良’。從目前來看,我行‘政采貸’產品非常成功。”長沙銀行匯豐支行副行長張俊杰告訴記者,兩年的實踐證明,政府采購合同融資讓政府、銀行、市場三方達到一個多贏的局面。
第三劑:“把合同融資搬到線上”
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線下流程走穩后,是不是可以把合同融資搬到線上?湖南省財政與多家銀行一拍即合。
基于湖南省前些年在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方面打下的扎實基礎,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開發了8個統一標準數據接口,開放給金融機構。信息的加速“流動”使得信息不對稱和信息真實性問題得以迅速解決。多家金融機構先后成立項目組,開始了線上產品的研發。
“2018年,總行在省廳出臺的《湖南省省本級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實施辦法》的指導下,就已經提出了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業務線上化的要求。總行中小部、風險管理部、授信審批部、IT規劃部、信息科技部多次抽調業務骨干調研討論,參觀學習了湖南財政信息一體化系統,看到了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做了大量的基礎管理工作,政府采購業務與國庫支付系統已經線上對接,回款賬戶線上鎖定,大家達成了政采業務全線上化的共識。”長沙銀行中小企業金融部專家郭曉丹依然清晰記得,為了使產品盡快上線,一個月內,總行8個部門,4次線下會簽討論,達成共識:產品設計上要簡潔、明了,既要方便客戶,又要風險可控;既要高效,又要合規。“隨后,我行投入業務、技術人員近60余人,專門成立建了敏捷開發團隊,快速響應產品需求、進行技術測試。2019年7月14日,長沙銀行第一筆線上政采貸投放,客戶是湖南智科儀器設備有限公司,放貸金額46萬,期限一年。”
除了長沙銀行,浦發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招商銀行、湖南財信金控等金融機構也迅速開發了相應的線上合同融資金融產品。
如今,打開湖南省政府采購網,點擊“辦事服務”欄中的“合同線上融資”鏈接,進入“湖南政府采購合同線上融資信息服務平臺”,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樣一段“官宣”:“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企業憑政府采購合同在線上快速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著力化解政府采購領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官宣”的下方,記者看到了湖南省本級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數據。記者發現,自今年6月份開始,省本級“融資合同金額”和“貸款發放金額”兩個數據均快速增長。
7月融資合同金額3871.91萬元;貸款發放金額2827.90萬元。
8月融資合同金額12079.65萬元;貸款發放金額3710.06萬元。
9月融資合同金融7216.02萬元;貸款發放金額4541.20萬元。
10月融資合同金融9538.88;貸款發放金額6583.88萬元。
……
數字在攀升,線上合同融資將政銀企三方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記者算了一筆賬,以長沙銀行為例,客戶在長沙銀行申請合同融資貸款提交資料由24項減至4項,減少了70%;客戶跑銀行次數由6次減至1次,減少了80%;辦理時間從最初的兩個月縮短至一天以內;融資成本降至5.8%。
“以往每個月放貸7、8筆已經很辛苦,每一筆放貸都需要準備大量的案頭工作。實現線上放貸后,效率大大提高,現一個月放貸20多筆。不僅如此,我們有了更多時間去傾聽客戶的融資需求。”采訪中,長沙銀行一位銀行客戶經理感慨道。
看著日益增長的政府采購合同融資貸款發放金額,湖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負責人知道貨物類政府采購項目融資需求已經被“喚醒”?,F在,他又有了新的目標和推進思路:“貨物類政府采購供應商合同融資需求正在日益釋放。下一步,我們要研究工程和服務類項目的融資需求。一些金融機構談工程色變,只對貨物類項目提供貸款。政府采購工程與政府工程雖然僅兩個字之差,但因為政府采購工程項目都有財政預算支撐,國庫支付作保障,貨物、工程和服務項目一樣。厘清這些認識,金融機構可以對任何企業、任何項目,無差別地開展政府采購合同信用融資。”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