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發的母親
【我的父親母親】
細發的母親
■ 余良虎
我們那里人把日子過得節儉叫“細發”。我的母親就是一個“細發人”。她是從舊社會過來的,出身貧寒,受過很多苦,挨過很多餓。所以,她過日子特別地儉省節約。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細發細發,越細越發。”這也成為我日后從事財政工作的座右銘。
正是母親的細發,使我們在那個饑餓的年代沒有挨過餓、受過凍。
母親過日子善于精打細算,心里有一個長遠打算。她常對我們說,過日子要細水長流,細細發發。她不是哲學家,卻懂得“細”與“發”的辯證關系。
每年的麥子下場后,別人家里天天吃細糧,上頓下頓不是吃面就是吃饃,而我們家是隔兩三天吃一頓細糧,而且細糧里還搭著洋芋、紅薯、瓜瓜菜菜這些副食,很少吃一頓純面。那時候我盼望著過年過節,因為這個時候才能享受到吃好的(不過是白面或者白饃罷了),當然這是一種奢望,一年哪有那么多的節過的。有時候好想得一場病,只有病了母親才能給做好吃的,這是一種特殊的“福利”。要么,家里貴客來了,我們也能“禿子跟著月亮沾個光”。
小時候不懂事,總是埋怨母親不給我們吃好的。看著別家的小伙伴們吸著長面,嚼著鍋盔,我好生羨慕,回家吵著母親:咱們有的是面咋不給我們做好的吃?
母親說,好娃了,好的誰不想吃?一氣子吃光了,日子還長著呢,吃啥呀?咱不能有了一頓聳,沒得了敲米桶呵!
任憑我們再吵,母親還是按她的法子過著“細發”的日子。我的心里總是憋一股子氣:太摳門!
母親心靈手巧,做一手好針線、一手好茶飯。這是一個農村好媳婦的“標配”。她善于粗糧細作,粗細糧合理搭配,平時總是變著花樣給我們調劑伙食。父親喜歡吃母親做的火連片,我喜歡面魚兒、攪團。這些都是用玉米面做的“調和飯”,很好吃。
有時候,難得吃上一頓米飯,母親總是讓父親和我們先吃,自己最后吃剩下的。其實,哪能剩下多少呢。如果沒有了,她就熱一點剩飯將就一下。現在想來,還真是愧疚。
我們家孩子多,穿衣服都是問題。我是老小,老是穿哥哥的舊衣服,我多次抗拒,但每每都是以屈從而告終。
母親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有穿的不受凍都享萬福了,你看誰誰冬天還是赤腳片子呢!說得我無言以對。
母親針線活是村里人公認的。她補的補巴平展,針腳均勻,穿著舒服。我最喜歡母親做的布鞋,很養腳。一般只有在過年時,才能穿上一雙母親做的新布鞋。
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賬算不清一世窮。憑著父親的勤勞、母親的精打細算,我們的日子才過得比別人家要好一些。
每年“鬧春荒”時,我們家還有余糧。有好幾家沒吃的只好出門乞討。想想,如果沒有母親的“細發”,我們可能也會缺糧斷頓,更別說上學了。
我們弟兄四個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如愿完成了學業。這在那個年代不敢想象。
一個“貧下中農”家庭,有吃的有穿的,還有學上,感覺這樣的生活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父母把我們培養成人,該享受天倫之樂時,卻因積勞成疾,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母親去世多少年了,她留給我的一筆終生享用的財富就是“細發”。細發細發,細細發發。
(作者單位:陜西省鎮安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