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復工復產這場“硬仗”
打贏復工復產這場“硬仗”
——政府采購助力復工復產綜述
■ 本報記者 程紅琳
如果說疫情防控是一場大考,那復工復產則是這場大考中一張重要的答卷。
政府采購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市場,政府采購活動能否正常開展既關系到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工作的有序開展,又關系到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在安全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采購以政策為引領,將服務前置,從提供不見面采購服務、暢通采購渠道到鼓勵金融貸款、給予政策扶持,為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提供支撐,與企業一起打贏復工復產這場“硬仗”。
網上辦、線上走、云端行
疫情初期,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以及財政部印發《關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政府采購活動有關事項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的精神,中央到地方,非緊急的采購活動或是因疫情防控而無法按規定時間繼續進行的采購活動,被按下“暫停鍵”。
1月底以來,為了降低疫情對政府采購活動以及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各級政府采購部門在適應疫情防控需求的同時,紛紛開拓思路、轉戰線上,通過業務網上辦、“不見面”開評標、擴容電子賣場等一系列舉措,力爭服務不止步。
記者發現,疫情爆發后,多地政府采購監管部門明確發文推進采購人、代理機構在供應商報名、獲取采購文件、提交投標(響應)文件、澄清說明、中標(成交)通知書發放、合同簽訂、詢問質疑等環節選擇網絡、電話、傳真、郵寄等非現場方式實施。
在山西,省財政廳積極推行政府采購事項“網上辦”,要求各級政府采購監管部門通過多種宣傳渠道,倡導政府采購當事人通過登錄“中國山西政府采購網”和微信工作群進行網上咨詢、辦理,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和交叉感染。
深圳市財政局在疫情期間也通過網絡、郵寄等非現場方式受理投訴、舉報,為企業解決招投標爭議糾紛提供便利。
記者注意到,具備條件的地區,更是通過電子化采購、“不見面”開評標等方式,保障交易活動開展。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自1月底暫停各類一般單獨委托項目的開評標工作后,及時調整遠程開標方式,實現了投標供應商足不出戶進行開標、評標專家互不見面進行在線評審。
廣東省也充分發揮電子化采購的優勢,擴大線上交易,減少線下接觸,從2020年1月至今,“廣東省電子化采購執行平臺”完成采購業務累計近4.6萬宗,采購金額達20.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7.2%。
記者發現,多地也在疫情流行期間通過增強電子賣場(網上商城)、電子競價等線上采購系統的服務能力,解決供需雙方“燃眉之急”。
國采中心不斷豐富電子賣場商品,加快與電商系統的對接工作,及時補充業務、技術咨詢力量,積極聯系中標電商,鼓勵他們增加上架商品種類,做好物流服務,及時滿足采購人的采購需求。
湖南更是創新推出電子賣場團購活動,在減少采購中間環節、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人采購成本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供應商銷售業績。
做實做細,為現場開評標筑起安全屏障
疫情流行期間,受防控措施影響,各地基本取消了現場開評標。記者了解到,一些因工作需要確需現場正常開標、評審的項目,政府采購各方以自身的層層加壓,做好開評標現場管理,減少采購人等待時間,同時減輕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對交易現場進行登記、篩查、體溫測量;對評標前后現場進行嚴格的通風消毒;推行錯峰開標,盡可能減少現場人數;嚴格要求各方交易主體須配備相應的防疫物資,進場后保持安全距離、分散等候、不扎堆聚集、事完即走;安排專人對招標文件進行集中消毒……一系列嚴之又嚴、細之又細的措施,為現場開評標筑起安全屏障。
在山東,國家超算中心濟南中心通用超算平臺建設作為該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項目,其機房建設采購項目因為疫情一度暫停。為了加快這一重點項目的采購進程,山東省政府采購中心成立工作小組,為該項目量身定制防控交易方案和應急防控措施:開評標室按間隔一米設置獨立座位來調整內部設施;緊急采購溫度探測安檢門,滿足測量體溫快速通過的要求;開發信息查驗登記系統,既簡化信息核實的操作流程,又留下可追溯信息……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各地逐步解封,記者發現,多地也穩步開放現場開評標,一些地區的政府采購工作也進入了常態化,全力支持復工復產。
3月12日,遼寧省財政廳發布《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一階段和終止應急響應后政府采購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提出因地制宜、逐步放開政府采購現場開評標活動。采購人所在地屬于疫情防控低風險地區的,可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恢復開展現場開評標活動。
4月30日,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隨即,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發布《關于采購工作恢復常態化的通知》,宣布中心各項采購業務恢復常態化。
減負紓困,硬核舉措助企業渡難關
及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是穩定企業生產,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穩步向前的“定心丸”。記者注意到,多地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通過建立采購資金預付制度,優化政府采購金融服務,加快項目資金支付進度,嚴格為中小企業預留份額等政策,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在優化政府采購金融服務方面,北京市依托北京市政府采購網設立了“疫情防控企業采購合同融資信息平臺”。11家商業銀行在該平臺上線了“疫采貸”貸款服務產品,并承諾“疫采貸”產品與銀行現有貸款產品相比,貸款利率更低、受信額度更高、資信要求更加寬松、申請流程更加簡化。深圳也推出鼓勵金融貸款措施,鼓勵各大銀行類金融機構向政府采購供應商放貸。
同時,多地還推出“預付款”制度,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浙江省財政廳日前發文明確,各采購單位應當在政府采購合同中約定預付款,預付款比例原則上不低于合同金額的30%;項目分年安排預算的,每年預付款比例不低于項目年度計劃支付資金額的30%。
一些省市則把目光投向了中小企業。
福建省財政廳要求,本年度組織開展的政府采購活動,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原則上應當免收投標(響應)保證金。因項目需要確需收取的,應當對中小企業予以減免。
為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中小微企業雪中送炭,大連市2月下旬出臺7項措施,支持企業穩定生產經營,促進經濟發展。新措施鼓勵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組成聯合體投標,符合條件的給予聯合體5%的價格扣除,增加小微企業參與政府采購項目的機會;鼓勵各級預算單位在與中小微企業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時,在履約保證金、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方面給予支持。
2020年的這個春天,因為這場疫情的嚴峻考驗,注定要銘刻在人們的記憶里。政府采購活動一度被按下“暫停鍵”。隨著阻擊疫情“暫停鍵”向復工復產“快進鍵”的速行,政府采購在這場抗擊疫情“大考”中,用行動詮釋責任和擔當。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