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記憶
【歲月】
端午記憶
■ 張燕燕
早市,發現到處是售賣青粽葉的老人家,才驚覺,端午將至了。
小城的市集售賣兩種青粽葉,寬度適中葉形較長的掃帚葉、寬短圓胖的花粽葉,三元一把,捆扎著一二十葉左右,便宜新鮮。青粽葉大都是老人家來售賣,老人們閑不住,平時在家扎掃帚,端午節氣,起個早到山里采摘葉子,風塵仆仆背到市集售賣,賺一點辛苦錢。
掃帚樹是禾本科植物,樹叢并不高大,但是也不好采。有一年,我們帶孩子到郊外的水庫玩,看到路旁生長了許多掃帚樹叢,于是帶著孩子摘了很多葉子。小葉太嫩包得少也怕破,但大葉葉邊鋒利,一不小心劃破皮膚很疼,掃帚花開后細小的毛塵很多,如若沾到這灰,渾身奇癢無比,我們這邊俗話說成掃帚毛會撩人。
在農村這是不值錢的,因為山間郊外路邊隨處可見可取,只是到了城里,寸土寸金,這個連一根蔥蒜都要掏錢買的地方,村里的啥啥都可以拿來賣錢。
青粽葉回家洗凈用堿水煮過晾涼剪齊備用,這樣煮過的粽葉包起來才有韌性不容易破,白花花的糯米放適量土堿浸泡一夜成黃色,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有利于消化。粽子餡依個人口味和當地習慣而定,可伴之以肉也可輔之以蜜,咸甜之爭從來都沒有答案。有人喜歡咸香軟糯的臘肉粽、咸蛋粽,也有人喜歡甜蜜沁心的豆沙粽、蜜餞粽,而我獨愛傣鄉的尖角小粽。線纏粽葉,小巧玲瓏,一串串如工藝品般,讓人愛不釋手。煮之,粽香四溢,把玩欣賞,舍不得剝食,黃色的糯米粽澆上傣鄉橙紅透明的紅糖漿,引你垂涎三尺。
包粽子需要一雙巧手,我生而手拙,不如外婆靈巧。記憶里,童年的粽子都是經外婆那雙布滿皺紋的干枯大手擺弄出來的,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一切與吃有關的節日都值得孩子們手舞足蹈地翹首期待,端午節亦是。有一年,外婆包了好多好多粽子,連我們這些小屁孩都被征用幫忙遞送盆盤、提水看火……記憶里整個院子都是三角粽的身影,整個庭院都是粽葉飄香,那一年,是外婆幫當獄警的姐姐姐夫包粽子的第一年。每一年端午,監獄都要給服刑人員過節發粽子,那年,炊事班人員緊缺,年邁的外婆于是召集家人幫忙,她反復叮囑:糯米多放點,粽子包大點,勒緊實一點。在監獄里也是人,給他們一點家的溫暖。外婆這一輩人大都是不識字的,但是她讓我們小輩耳濡目染的似乎都是人生的大哲理。我們這些他們眼里所謂飽讀詩書之人,有時反而愚鈍。
物質豐腴的今天,端午節已經不必自己動手就能在超市里買到各式各樣的速凍粽子,但我依然固執地喜歡童年那種手做的粽子,黏韌而清香,就像我一直對超市的速凍湯圓嗤之以鼻一樣,我以為,唯有浸潤自己汗水的傳統手做,才能吃出外婆的味道和家的溫情。
(作者單位: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