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土坯瓦房
【記憶】
遠去的土坯瓦房
■ 黃民錦
老鄉(xiāng)微信圈發(fā)了一組土坯瓦房的照片。其中一張照片在石灰抹就的墻上,以紅字書寫著:“中國共產(chǎn)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yè)就不能勝利!”字體端正、簡樸,有書法的具象。頓時,歷史仿佛呼嘯著從時間的長河奔騰而至。“房子跟人一樣,老了也會生皺紋。而歷史往往就掩藏在那一幢幢老房子的褶皺里。”腦海中驀地出現(xiàn)了這樣一句話,提醒我留意到歲月的滄桑,也撥動了我內(nèi)心的旋律,一任一支枯筆,寫出下面一段文字。
在兒時隱隱約約、迷迷離離的記憶中,家鄉(xiāng)是清一色的黃墻黑瓦,泥土氣息濃烈。一座座土坯房,方正,樸拙,在青山綠水間,在遍地蛙聲里,在草長鶯飛時,在夏夜流螢中,靜靜地肅立著,為日夜勞作的村人們遮風擋雨,給村落平添了柔美與安謐。
土坯瓦房以黃色為基調,屋頂?shù)耐邊s是深灰色的,年頭久的房子,瓦就泛黑了。墻體用黃泥土筑成,久而久之,風吹日曬,裂縫遍布。如遇豪雨,屋內(nèi)便下起小雨,看似夯實的墻體,常常有老鼠打洞筑窩。夜深人靜,失眠的人,可聽見蠹蟲啃吸木頭的吱吱聲。門板未著油漆,紋路斑駁,透出天然本色和些許蒼涼古遠。門板上的孔洞,就像老人飽經(jīng)滄桑的眼睛一樣,沉靜、冷漠地注視著路過的行人。門框兩旁的墻上,掛著笤帚、籮筐、鐮刀等農(nóng)具,它們不張揚、不鋪排,含蓄、安寧,有一種別樣的韻味。狹小的木格窗,如同一把剪刀,把照進屋的陽光剪得零零碎碎。樹密屋低,三月的梅雨時節(jié),人呆在屋子里,會嗅到一股散發(fā)著隱隱腥氣的潮味,讓人有絲絲傷感和惆悵。
家家戶戶的院子里,掛著陳舊的、打著補丁的衣物和布片。燕子喜歡筑巢于橫梁之上,盡顯生命的延綿繁衍。傍晚,夜幕四合,勞作一天的農(nóng)人,身披落葉,拖著疲憊的雙腳,回到家。片刻,屋頂便升起一縷縷炊煙。手巧的村婦們就著粗陋的鍋灶,將人畜共享的紅薯、玉米、牛皮菜等煮熟,雖是粗食淡飯,雖是僅有野菜湯下飯,但那一抹如豆的燈火,撩撥得全家人溫馨無比。燈影花香里,有一種平平淡淡、真真實實的生活氣息。
歲月的風霜雨水,都堆砌在屋頂和墻壁上,歷經(jīng)滄桑,風剝雨蝕,土坯瓦房們早已不堪重負,大批大批倒塌,留下幾處斷壁殘垣。
曾經(jīng)的土坯房,透著寒夜般的蒼涼之氣,你能從中感受到歲月?lián)徇^的痕跡,觸摸到歷史心音的脈搏。一座座土坯瓦房,存留著一個個生命和生活的話題。它們平易、親切、真實,是消失的歷史的備注,成為我們這一代人親切而遙遠的懷念,合著歷史悄悄變遷的足跡與縮影,模糊而又清晰。
時世變化太快,讓我們眼花繚亂,讓我們來不及駐足、來不及回味、來不及告別,只留下回憶,還有悵然若失的思緒。隨同土坯瓦房逝去的,是一個時代的遠去。
江河行地,日月經(jīng)天。如今,漫步村里,新式樓房比比皆是,鄉(xiāng)村面貌日新月異。“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財政廳)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