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草書
【故土】
與草書
■ 劉燕成
草,可能是長在吊腳樓的瓦舍下,又或者是長在山野小道上,從來沒有人投給它贊許的目光。
每個黃昏,我躲進吊腳樓上的木房內,夕陽暖暖地潑進來,紅了一地。我就是在這紅色的余暉深處,遇見了這棵草的。細瘦的身子,綠綠的模樣,孤零零地躲在壁縫外面。一只鬧心的夜蟬和一群晚歸的螞蟻正走在草的身旁,它們的樣子是那般穩健,埋著頭,一點聲音都沒有。這仿佛又將是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
遍嶺的草木,該開花的都已經繁花似錦,該換葉的也都已經長出了嫩綠的新葉,連同老屋樓外的百年老梨,也綻放出了鮮白的花朵,云一般,蓋在山谷里。那些倒映出來的花影,被老屋樓下的小溪越洗越白。村莊里的晚風,是柔潤的,妖媚的,細膩的。風在晚霞的撫摸中沉寂下來,一些新出的葉片正在風中搖曳不止,微波悠悠的稻田里,蛙聲正熱鬧至極。
而吊腳樓下的那棵草,面對這晚霞里的好景,該是怎樣的嫉恨呢。又或者,是怎樣的一種默然,讓一棵草,漸漸地學會了擴張自己的胸襟,吞忍了那些善惡。我在想,瓦舍下的草,一定與老屋有著血脈相連的親事,要么草就不會長在檐下的瘦土里,那般寂寥地守著老屋,從綠綠的春天守候到蕭瑟的冬,又從冰潔的冬日沉睡到萬物蘇醒的春,這些生命與四季的輪回,大抵就是誠摯的諾言兌現的過程,就是愛的奉獻。
一棵故鄉的草,它也許是仍安身于我們回家的路旁。它是那樣的卑微,長在那小路的兩側,遭遇了不知多少次鋤耕鐮割的苦痛,但它依然是虔誠地,用靜默的眼神,歡送我們出門,然后,又在晚風里激烈地搖起它細瘦的葉片,歡迎我們歸來。
路旁的草,它懂得我們腳步的重量,它清楚我們內心的苦與樂。每當我們匆匆擦過草的身旁,草會落下它頭頂那清透的露珠,黏黏的,濕濕的,滑滑的,落在褲腿上,它要我們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這塵間延綿不絕的凡人凡事,哪有走得到盡頭的。
一只狗,或者一只貓和雞,它們會對草說話。它們鉆進草叢中,打滾,或者撒尿,與草共樂。一頭牛,一匹馬,更是對草心懷敬意。它們每摘下一棵草,都要認真地俯下身子,低下頭顱,用饑渴的熱唇,輕輕地吻住草,就像吻住了生命那般,虔誠和莊重。牛和馬都是村莊的另一群農夫,它們為了我們的糧食,默默地日夜勞作,從不計報酬。而此時此刻,只有草會傾盡自己全部的愛,讓我們的牛馬,鼓起力氣,像人一樣勞作在我們的農地里。
一個孤獨的小孩,也會對一棵草微笑。他蹲下瘦矮的身影,坐在草的身旁,仔細地盯著一棵草,認真地說出他長大后的夢想。他的樣子是那般莊嚴,草的樣子也是那般的肅靜。草一直沒有說話,它在靜靜地聆聽著小孩對它所說出的每一個夢想。草沒有要恥笑誰的心思,草尊重每一個人的美夢,草記住了這一切可能發生在將來的物事。
故鄉的草,它先前也可能長在我們的吊腳樓下,也可能長在通往家的路途兩側,但是,它最后一定是長在我們列宗列祖的墳塋上。草在哪里,我們的祖先就在哪里。我們遠遠不如故鄉的一棵草那般,對我們的親人是那樣的癡愛。我們也遠遠不如一棵故鄉的草,懂得我們村莊的心事和過往。
故鄉的草,實際上就是我們留守村莊最好的親戚。
(作者單位: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