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舟車勞頓和排隊擁擠說再見
【聚焦全流程電子化】
向舟車勞頓和排隊擁擠說再見
——關于山東淄博市域內分散評標模式的實務分析
■ 本報記者 張炎 楊文君
從山東省淄博市的張店區出發,驅車趕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桓臺分中心,車程共計17km,需花費半個小時。這是記者近日在淄博的一次真實體驗。
淄博是一座組群式城市,地形狹長,最長的區縣距離約有3個小時的車程,這對于需要輾轉多地進行政府采購評審的專家來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不過,從今年6月起,專家們就不用再舟車勞頓了,因為,淄博創新推出了市域內分散評標的新模式,支持專家就近選擇評審場地進行遠程評審。
告別“長途”和“排隊”
前不久,淄博在全省首次采用市域內分散“不見面”評標方式完成了桓臺縣風華小學室外配套工程項目的評審,7名專家就近分散到市中心及桓臺、淄川、博山、周村4個分中心評標場地的隨機選定席位。
“5地共同完成‘1個主場+4個副場’的遠程在線、異地分散評審,市內分散評審‘1+N’模式是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創新評審形式的新舉措。”淄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員許成旺介紹說。
據了解,“市內分散評審‘1+N’”模式是基于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技術,改革傳統評審方式的新舉措,即打破區縣地域,統籌全市評標場地,由原來同一項目評審專家集中在同一評標室內評審,調整為就近分散在全市不同評標室獨立席位,通過線上音視頻形式交互會商,為保障專家獨立客觀評審建立起一道技術屏障,實現項目就近交易、專家就近評審。目前,淄博市已實現建設工程項目和部分政府采購項目的市內分散評審。
就近選擇讓專家告別“長途”的同時,也提高了全市場地統籌使用率和平臺交易承載能力。走進淄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桓臺分中心,記者發現,每個評標室有7個席位,但同一房間里的7個專家評審7個不同的項目。
“以往,我們一個評標室里只能進行一個項目評審,經常出現評審席位閑置而項目‘排隊’評審的現象。異地分散評標的實現也讓評標室充分利用了起來。”淄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桓臺分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的評價來自一張有據可循的數字成績單:自今年6月份試行市域內分散評標以來,淄博已初步整合了全市39個評標室統一編號形成290余個獨立席位,開展分散評標項目60余場;由市本級當日可同步開標項目20個增加到40余個;平均每個項目節省專家往返評標時間近兩個小時,根據該年交易量測算,每年可節約交通、食宿等費用近400萬元。
此外,當地從業者反映,由于該種模式采用隨機抽取專家、分配席位,減少了專家信息集中,提高了保密性,從源頭上堵住了提前獲取專家信息的串通評標行為。而且,專家現場彼此不見面,線上音視頻會議形式交互溝通的分散模式,有效減少了主觀因素干擾,保障了專家獨立客觀評審。
事實上,淄博的這一做法是山東省2022年5月份推行的政府采購遠程異地評審試點工作。隨著風華小學室外配套工程等項目的實施,今年8月,淄博市財政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遠程異地評審的通知》,要求全市執行好物業、家具、服裝和體育器材4個試點品目的遠程異地評審工作,確保信息公開,加大財政監管力度,到2023年5月30日試點結束后,將全面推行政府采購項目遠程異地評審模式。
“隔空”評審能否真正落地
在如今的政府采購圈,遠程異地評審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今年年初,針對疫情期間人員管控,部分政府采購項目供應商無法到場可能造成流標的情況,福建省首創政府采購遠程談判模式,通過網絡遠程開展政府采購活動。該模式依托福建省政府采購系統遠程開標功能實現供應商遠程解密投標文件,通過騰訊會議軟件、TrafficMonitor等實現線上交流和全程監控,有效保障供應商與專家在采購活動中合規、安全、可控地進行線上交流和報價。
4月,上海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市財政局印發了《關于疫情防控期間本市政府采購有關事項的通知》(滬財采〔2022〕8號),明確提出對于確需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的評審活動,鼓勵具備條件的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探索采用視頻會議等非現場方式組織實施,做好評審專家身份識別、保密承諾等工作,確保評審活動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于是在個別“加急”項目中,部分專家在家完成了評審。
今年7月5日,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運行服務保障服務磋商項目在京開標,參與該項目的供應商代表無需趕到交易中心現場,而是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與評審專家進行了視頻磋商。
就實踐情況來講,目前遠程異地評審還是邀請專家到指定場所進行評審的情況居多,“居家”評審的情況很少。
其實,要實現專家在家評審,技術方面已不存在較大的困難了,很多系統開發公司都能夠研發出相應的系統和功能,但大家頗有疑慮的是法律風險問題,這也是實施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的掣肘之一。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成員應當秉持客觀、公正、審慎的原則,根據采購文件規定的評審程序、評審方法和評審標準進行獨立評審。換言之,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對專家評審的保密性、封閉性是有嚴格要求的,專家在家評審,缺乏全面有效的監督,讓大家對真正意義上的遠程異地評審望而卻步。
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建立相關制度,明確遠程異地評審對專家的要求。
記者發現,在今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中,對專家獨立評審的要求依然是有的,但對電子化采購的規定已然豐富了許多。如,《征求意見稿》第五十五條規定:“國家鼓勵利用數據電文形式和電子信息網絡開展政府采購活動,推動交易流程、公共服務、監督管理的透明化、規范化和智能化,推進電子證照應用,實現政府采購信息資源與其他公共服務平臺互聯共享。”可見,遠程異地評審的制度“地基”或將越來越牢靠。
不論怎樣,淄博開創的市域內分散評標模式已經讓專家可以就近選擇評審場地了,在實現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延伸閱讀
今年5月13日,山東省財政廳發布了《關于開展遠程異地評審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通過試點,探索開展遠程異地評審的有效路徑,推動全省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資源共享,有效解決專家資源不平衡等問題。
本次試點優先選擇了物業、家具、服裝、體育器材4個采購品目,試點有效期截至明年5月30日。
根據該通知,試點任務包括6項:搭建互聯互通的應用系統;研究制定遠程異地評審軟硬件系統技術規范,統一網絡環境、音視頻設備、專家簽章設備、系統接口等方面的技術標準;調整優化專家抽取系統功能,對現有政府采購專家抽取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同一項目可抽取不同地區、不同專業、不同數量評審專家功能,并能通過語音、短信方式通知不同地區評審專家前往當地指定地點參加評審活動;制定全省統一的遠程異地評審操作流程,規范要約發起和確認、專家抽取、評審和結果公示等工作環節;明確投訴質疑處理規定;強化信息公開和監管。
(楊文君)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