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強化三江源生態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連玉明:
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強化三江源生態保護
本報訊 記者吳敏報道 三江源作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是我國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維系著我國乃至亞洲瀾湄流域水生態安全命脈,也是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三江源土地沙漠化,草場退化,冰川退縮,凍土與濕地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環境危機接踵而至。這些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副主席、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今年全國兩會,連玉明就帶來了《關于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強化三江源生態保護和源頭文化挖掘的提案》。
“在全面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強化三江源生態保護與源頭文化挖掘,對于我國筑牢生態屏障,實現長江流域系統性保護修復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連玉明說。為此,他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探索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機制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協調聯動機制,實現協同保護。2021年10月,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立以來,形成了中央委托省級政府管理的國家公園建設模式。建議以研究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和保護建設規劃為契機,將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部分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總體布局。探索建立國家文化公園領導小組與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共同建立三江源保護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解決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的重大問題。逐步完善推進央地共建共管,探索建立長江流域省份協同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的共建共享機制,推進工作合作、業務交流、科學研究、信息共享,把三江源打造成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示范區和金名片。
二是開展三江源源頭文化挖掘,進一步豐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內涵。三江源有著“萬山之宗、千水之源”的美譽,擁有世界高海拔地區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也孕育了豐富多彩、神秘多姿的人文生態資源。目前三江源的許多生態文化資源處于“養在深閨人未知”的狀態。建議盡快開展三江源生態人文資源摸底調查,建立三江源生態文化資源庫。推動文旅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領導小組、國家公園管理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共建國家三江源博物館和云博物館,實現對長江源頭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和集成展示。積極申報國家級三江源文化生態保護區,推動保護區建設與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等專項規劃相銜接,彰顯三江源的自然地位和文化價值。布局建設一批自然教育課堂和生態文化體驗基地,探索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推進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特色文化等產業綠色發展。
三是創新完善長江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助力三江源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近年來,長江沿線各省份積極探索省際生態補償機制,但實際工作中面臨著上下游省份之間經濟差異大、生態環境需求目標不同、生態補償標準體系不完善、補償機制模式單一等問題。長江源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生態功能不可替代,統計顯示,長江源頭每年向下游輸送179.4億立方米Ⅱ類以上的優質淡水,占長江流域年總徑流量的25%。建議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以長江源為試點,按照生態優先、平等協商、責任共擔的原則,共同簽訂《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設立保護補償資金,探索水權交易、發行綠色債券等模式,實現生態補償多元化、持續化。引導和鼓勵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通過項目、資金、人才、管理等方式,加大對長江源區生態環境修復的支持。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