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鄉之城是我家
【小城故事】
安鄉之城是我家
■ 何俊
35年前的一個夏日,我從家里出發,挑著一擔簡易行囊,沿著塵土飛揚、崎嶇不平的鄉路,步行30多公里,再過兩次渡船,來到我大學畢業工作的地方——湖南安鄉縣城。
初來乍到,熱心的同事介紹說:縣城街道僅有兩橫兩豎。這里既沒有一條像樣的省道,也不通國道、鐵路。每年5月中下旬洪水一來,縣城水碼頭停航,渡口停渡,東西不通,南北不暢,產品出不去,客商進不來,四面被水圍成鐵桶一般,成為洞庭湖邊的一座“孤島”。
因工作關系,我常往返于“常安(常德市到安鄉縣城)公路”上。三伏天里,一旦挨近渡口,就碰到長龍似的汽車隊伍,駕駛室內外是一個個曬得臉上直冒油的司機,這當兒我跟他們是一個心情:就想插翅飛過去……
由于有了“無橋”的切身感受,我也像縣城的遠祖那樣做著一個“水鄉飛彩虹,一橋通東西”的夢。我的近鄰駝老四對我講:“安鄉想架橋?那不是想在稀泥上造大廈呀?”是的,我所在的工廠興建一個40米高的煙囪,基腳剛挖一米深就冒出了地下水。有一次,我和住在縣城的喬詩人在大堤上漫步,他指著莽莽蒼蒼的河面告訴我:900年前本地就流傳一個神話,說對岸古渡口有時出現一位“丐仙”,凌晨拂開河水,領著漁翁、田父過渡。這個神話說明,當地的遠祖面對“白鶴橫江點如雪,蒼鯨噴水若添潮”的天塹,也有了插翅難飛的感慨,萌生了借助神力來實現飛渡的夢想。
當改革的春風拂綠華夏的時候,創造眾多奇跡的時代終于到來。1991年1月,安鄉縣城正式開工興建安鄉大橋。1994年12月28日,安鄉大橋通車慶典的那一天,我久久佇立在大橋之畔的范仲淹讀書臺遺址旁,望著水鄉彩虹騰空,慶賀鄉人美夢成真。當晚,我激動得含著熱淚欣然寫下“開拓勇士繼承康濟大志,建橋功臣筑起安鄉奇觀”的句子。
此后,8座橋梁的修建、6條高速公路及國道的通過,使“孤島”突圍,縣城躋身省會長沙兩小時經濟圈,驅車1小時即抵桃花源機場,深水碼頭更通江達海,為地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
安鄉縣地處湖南省北部,與湖北省公安縣、石首市毗鄰,“左挹洞庭,右接蘭澧”的地理位置,使荊楚、湖湘及中原文化在此交融,涌現出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蚌舞、跳三鼓、插秧歌、車水謠、采蓮船、龍舞、獅舞、竹馬、漁鼓、地花鼓、三棒鼓等,其中安鄉硪歌歷史悠久,曲調優美,2007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評為首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縣城的人們習慣用西鄉(西邊)與南鄉(南邊)區分土著文化和客入文化,以至好多次出現“縣城人聽不懂縣城話”的有趣場面。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孤島”里的人們真有點世外桃源的味道。這里民風質樸,充滿著浪漫和詩意。
縣城里的人喜歡到餐館吃早餐,稱之為“過早”。早上人們見面打招呼就問:過早了沒有?如果對方回答說沒有,問話的人就會熱情相邀。有時怕不熱鬧,邀請者還會另外叫上幾個人。街邊的早餐店、小餐館比比皆是,過早的人推進涌出,川流不息。喝晚酒就是吃宵夜。三五個七八個親友坐在一起,烤魚,烤羊肉,烤牛肉,烤蝦,燒辣椒,燒茄子,啤酒是必不可少的。晚酒是夜幕降臨后的余韻和尾聲,時間長短不拘,是徹底的放松和愜意。
入夜,縣城的夜市又是另一番韻味。華燈初上,香港路步行街廣場上便是一派花團錦簇、歌舞升平的景象。到書院洲國家濕地公園觀夜景的游客三五成群,徘徊于河畔、花海、林蔭和草地。大河茶樓的老板娘熱情接待著邊品茶、邊聽大鼓說唱的老年人;年輕人雙雙步入“迷你咖啡館”;不知哪家窗口飄出一曲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給這座縣城平添了幾分高雅的氣質。
我獨自徜徉在大街小巷,用心感受著此地的滄桑巨變:橋架好了,路變寬了,樓變高了,燈變亮了,景變美了。隨著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竣工,一個旱澇無虞、地肥水美、魚豐米裕的安鄉,正在洞庭湖畔悄然崛起。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就職于湖南省安鄉縣人民法院)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