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撒下”一片綠色森林
【熱點關注】
政府采購“撒下”一片綠色森林
■ 本報記者 丁境炫
春回大地,萬物萌發。春季正是植樹造林的好時節,從西北戈壁灘,到東北興安嶺,再到西南的崇山峻嶺,到處可見植樹人忙碌的身影,一株株新栽的胡楊、楠木、云杉等為華夏大地披上“綠衣”。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十四五”國家儲備林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安排國家儲備林建設任務3690萬畝以上,國家儲備林建設增加森林蓄積7000萬立方米以上。不為人知的是,這每一棵樹、每一片林子背后都有政府采購的巨大貢獻。
多方資金支持 儲備林建設成果豐碩
據了解,國家儲備林建設是我國為維護國家木材安全作出的重大安排和部署。早在2012年,我國就以國有林場為主體,在廣西、福建、湖南等7省(區)啟動了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此后的十年間,國家儲備林建設范圍不斷擴大、制度不斷完善,目前已有26個省(區、市)和6個森工(林業)集團的1849個建設單位參與建設。
雖然財政資金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林業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隨著國家儲備林戰略的實施,以財政為主的投入方式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建設需要。
2018年,我國出臺的《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創新和推廣國家儲備林投融資機制和模式,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和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積極作用。推廣“林權抵押+政府增信”、PPP、“龍頭企業+林業合作社+林農”、企業自主經營等融資新模式,吸引社保基金、養老基金、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逐漸形成多元化的市場融資結構。
在頂層設計的引領下,經過多年的實踐與創新發展,我國國家儲備林建設的資金來源已形成了財政資金、銀行貸款和社會資本共同支撐的局面。
據了解,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啟動以來,累計落實資金1400多億元,建設國家儲備林9200多萬畝,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授信3200多億元,累計發放金融貸款1100多億元。十年來,國家儲備林建設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總數超過360萬個,木材產出收入超過1500億元,依托國家儲備林開展的綠色產業實現經濟收入近100億元,圍繞國家儲備林建設形成的加工企業達2700多家。
社會資本借PPP模式入場國家儲備林建設
《方案》提出,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充分利用開發性、政策性等金融貸款和社會資本、各類基金參與國家儲備林建設。鼓勵地方采用PPP、央地合作等模式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
中國政府采購網的采購信息顯示,在實踐中,社會資本參與國家儲備林的建設的主要途徑正是PPP模式和特許經營模式。
“我們這個項目預算10億元,用的是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說這話的是江西省樂安縣林業局的一位相關負責人。今年3月份,樂安縣林業局發布了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PPP項目的預中標公告,公告顯示,由南豐縣城投公司和宏業建筑工程公司組成的聯合體拿下了樂安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的項目,按照合同約定的PPP模式,聯合體與樂安縣林業局合作成立項目公司,負責儲備林建設工作,合作期限為30年,其中,建設期8年,運營期22年。在這30年期間,國家儲備林基地產生的經濟效益將用來支付社會資本方所出的建設和維護資金,儲備林經濟效益無法彌補的資金缺口將由財政資金中的一般公共預算補齊。30年后,聯合體應無償將儲備林基地交還給樂安縣林業局。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樂安縣林業局采用PPP模式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極大地節省了政府財政資金,在整個項目的資金來源中,社會資本和國開行貸款占大頭。
實際上,我國還有很多市縣正在做著與樂安縣林業局類似的事情,采取PPP模式或特許經營服務模式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據統計,2017年以來,我國以PPP模式開展的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每年有20個以上,且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記者檢索中國政府采購網發現,2023年1—3月份,新增的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基本都采取了PPP模式或特許經營模式,其中PPP模式占絕大多數。
“PPP項目的投標公司以國企為主。”上述樂安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該縣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PPP項目公開招標后,來投標的都是資金實力雄厚的國企,而這與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預算金額較高有關。記者注意到,2023年前3個月新增的國家儲備林建設PPP項目預算金額在幾億元到幾十億元不等,這對社會資本方的資金實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以廣西市德保縣近期正在公開招標的國家儲備林建設PPP項目為例,該項目總投資超過10億元,項目資本金約2.2億元,其中社會資本出資約為1.96億元,占比90%。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資金雄厚的國企在國家儲備林招投標中唱主角,但具體到國家儲備林建設的小型工程、服務、貨物采購中,各地都為中小企業預留了足夠的份額,有不少采購項目都為中小企業預留了100%的份額。例如,今年1月份,由甘肅建投土木工程建設集團和甘肅忠恒房地產開發集團組成的聯合體拿下了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PPP項目。該項目的合同規定,國家儲備林建設中的工程施工單位應全部為中小企業。
嚴格管理儲備林建設
我國在鼓勵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創新投融資機制的同時,也在對其實施嚴格的管理。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3月14日印發的《方案》提到,要對國家儲備林建設實施嚴格管理。要求建設主體認真組織項目,編制建設方案,并按國家儲備林工程建設管理辦法要求,報省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地方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加強項目日常監管,及時上報進展情況,開展項目評估。
“現在我們全市的PPP項目都暫停了,市里正在組織檢查、清理和規范,每道程序都檢查。”上述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目前撫州市監管部門正加強對本市PPP項目的檢查和規范。同樣隸屬于撫州市的黎川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反映了同樣的情況,“目前我們全市都暫停了國家儲備林建設的PPP項目。”至于暫停原因,對方表示不便透露。
除加強監管外,我國各地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的采購方式、采購內容、代理機構等相關情況也值得關注。
記者梳理發現,我國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的采購方式主要有3種,分別是公開招標、競爭性磋商和競爭性談判。其中,PPP項目多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采購,而特許經營服務項目多以競爭性談判方式采購,而具體到某一項目中的小型工程、貨物、服務采購,則以競爭性磋商為主,輔以公開招標和競爭性談判。
在代理機構方面,各地的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采購基本上都使用社會代理機構,而非集中采購機構。例如,廣西省德保縣近期正在公開招標的國家儲備林建設(一期)PPP項目即委托社會代理機構——廣西國鑫招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開展;上文提到的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PPP項目也是通過社會代理機構——甘肅嘉茂項目管理有限公司開展具體的招投標工作。
在采購內容方面,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的采購內容豐富。記者注意到,在項目開展前期,各地主要采購項目建設方案、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服務等咨詢服務;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各地主要采購小型工程項目,例如供電系統工程、停車場建設、廣告牌建設、道路擴寬硬化等,除工程采購外,還有貨物和服務類采購,例如巡護車、有害生物防治設備、復合肥采購等,甚至還包括電腦和辦公用具的采購。舉例來說,遂寧市船山區國家儲備林及鄉村振興項目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先后采購了廣告牌建設、森林防火通道建設、生態停車場、供電系統工程等項目;今年3月,洪雅縣國家儲備林項目(一期)采購了巡護車;岑鞏縣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二期)采購了價值75萬元有害生物防治設備。
未來,我國仍將繼續加大對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投入力度。正如《方案》提出的,“要拓寬融資渠道,采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統籌使用各類補助資金,加大國家儲備林建設投入力度。”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