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后碰撞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公布
《乘用車后碰撞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公布
本報訊 見習記者付娟報道 據工信部網站1月30日消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了《乘用車后碰撞安全要求》(以下簡稱《要求》)等四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已形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4年3月30日。
新增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要求
《要求》征求意見稿對比2006版《乘用車后碰撞燃油系統安全要求》,增加了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要求,并規定在碰撞試驗過程中和碰撞試驗之后,所有車均要保證車內乘員的安全與快速撤離。
對燃油動力乘用車后碰撞試驗,征求意見稿明確在碰撞試驗過程中,燃油裝置不應發生液體泄漏,碰撞試驗后燃油裝置若有液體連續泄漏,則在碰撞后五分鐘內保證泄漏速率在每分鐘30克以內。
在碰撞試驗過程中和碰撞試驗之后,不應因其燃料或可充電儲能系統導致燃燒,同時蓄電池內部化學物質不應泄漏至乘員艙,蓄電池電纜線保持連接并正常供電。
對于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高壓部件成為重點關注對象。《要求》征求意見稿明確在碰撞試驗后,車輛和充電儲能系統的動力用高壓系統與其傳導連接的高壓部件應符合GB/T31498-2021中的防觸電保護要求、電解液泄漏要求和可充電儲能系統的要求。
《要求》征求意見稿規定,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在碰撞試驗過程中,車門(不包含后背門)不應開啟。
在碰撞試驗后,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車門應處于解鎖狀態。同時,不使用工具應保證每排座位的車門(若有門),至少有一個門能打開,使乘員能正常進出。如果沒有門,移動座椅或改變座椅靠背位置,應使所有乘員能夠撤離。
在碰撞試驗后,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所有乘員艙內部構件不應有鋒利的凸出物或鋸齒邊,以降低乘員傷害風險;座椅不應與車身結構分離,調節及鎖止裝置不應發生失效。在不增加乘員傷害風險的情況下,允許出現因永久變形產生的脫落。
此外,碰撞試驗后,車輛電路系統及連線不應起火(持續發生火焰的現象),車輛應自動開啟危險警告信號燈。
汽車防碰撞成為多方關注重點
2023年,中國汽車工業多項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年產銷量超過3000萬輛,連續十五年蟬聯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900萬輛,連續9年全球第一。據公安部統計,2023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35億輛,其中汽車3.36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5.2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86億人。
在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也成為重中之重。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開數據,2023年,道路交通事故較2022年上升了8%。在預防交通事故方面,政策層面和汽車生產企業一直在持續關注并動作頻頻。
國家層面發布一系列交通法規與管理措施,每年舉行交通安全日宣講,從硬規定和軟教育兩手預防。
在防撞安全方面,多家汽車品牌也對此進行研發并申請專利,以保證汽車駕駛安全性能 。
2023年6月,日產汽車公司展示了其正在開發中的基于激光雷達(LIDAR)研發的先進輔助駕駛技術。該技術能夠有效避免十字路口碰撞事故的發生,能夠在復雜的路口執行自動防碰撞操作。
近日,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眾汽車股份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均申請了汽車防碰撞方法、終端設備以及存儲介質等內容的防碰撞專利,通過獲取目標車輛的目標配置參數以及目標障礙物的位置信息等方式,控制目標車輛緊急制動,防止發生碰撞。
業內人士認為,《乘用車后碰撞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的出臺,意味著后車輛的安全碰撞標準將會更加嚴格,并且對于被追尾車輛的后碰撞也有了要求。因為電池碰撞后自燃幾率較大,該標準也將對新能源車型的碰撞安全做出相對規范的保障。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