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買單,讓“養老”變“享老”
兩會觀察
政府買單,讓“養老”變“享老”
■ 本報記者 馬金眈
今年兩會期間,“養老”的話題火了!
“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力度。”“推動養老、育幼、家政等服務擴容提質,支持社會力量提供社區服務。”“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養老”成為高頻詞。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近3億,居家養老為最主要的養老形式。一些代表委員通過調查發現,我國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質量不高以及居家老人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空巢高齡老年人因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或質量不高陷入養老困境。老年人居住安全、老年人吃飯、養老照護等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會場內外,代表委員們紛紛為“養老”問題發聲。
如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建議,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區及家庭需要充分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和行動特點,并進行針對性的改造升級,從而提升老年群體的居住生活體驗,支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政府購買服務中,堅持保基本兜底線的原則,建議在居家適老化改造清單中,增加更多智能化、智慧化產品和服務,如智能化床墊/床帶等監測設備、緊急救援設施等。
農村養老問題也日益凸顯。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十八臺鎮黃旗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薛志龍建議,加大對農村養老的資金投入,不斷完善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圍繞施工改造、設施配備、老年人用品配置,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也表示,應結合養老服務需求的多樣化,構建分層、分類的養老服務體系。針對于老年人的特困供養、養老服務護理補貼、居家探訪關愛、機構失能照護等服務,不能完全推向市場,可由政府通過兜底方式,以直接提供或購買服務方式供給。有條件的地區拓展政府購買基本養老服務對象范圍,并通過市場化機制為其他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務。
眾多的建議提案,都是為讓老年人不僅能夠“老有所養”,而且能夠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3月6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提供公共服務和保障民生,是公共財政最基本的功能。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近年來,財政部門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持續提高資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斷增強政策舉措的“民生溫度”,努力讓國家的財政賬本變成百姓的“幸福清單”。
財政部門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扛在肩上,落實到財政各項工作當中。其中,加強養老服務建設,關鍵少不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力量。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即通過招標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不僅可以提高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還可以促進養老服務的規范化管理,整體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
近幾年,全國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政策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聚焦百姓養老問題,相關部門還需持續加大投入力度。
發展之路,必然坎坷。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不斷提升老年群體的幸福感。
有代表委員在調研中還發現,當前還存在有養老訴求人群與養老服務提供者之間巨大的缺口。為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提供優質養老服務,民政部、財政部等12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出,鼓勵在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質量評價、補貼支持等工作中,加大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服務技能人才配置情況所占評價權重,并將其作為養老服務機構參與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合作招投標的重要評價指標。未來,老年群體將會享受到越來越優質的養老服務。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