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了“面子”失了“標準”
【政采今日談】
別為了“面子”失了“標準”
■ 馬金眈
日前,中央紀委公開通報“面子工程”,其中,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對外交流中心存在過度裝修問題。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金牛區投資12.16億元建設建筑面積8.22萬平方米的對外交流中心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使用進口石材拼花、手工羊毛地毯、玻璃幕墻等高檔材料進行豪華裝修,園林綠化工程總花費697.4萬元,智能化信息系統造價超過1.2億元,其會議中心裝修成本更是高達5489元/平方米,是建設成本的近2倍。
過度裝修表象的背后,涉及到政府采購的問題,不禁讓人深思。
一是政府采購需求設置不合理。采購需求管理應當遵循科學合理、厲行節約、規范高效、權責清晰的原則。該對外交流中心明顯沒有遵循《政府采購需求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擅自提高采購需求標準,采購進口石材拼花、手工羊毛地毯、玻璃幕墻等高檔材料,智能化信息系統造價更是過億。
二是政府采購預算編制不合理或未嚴格按照政府采購預算采購。根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定,黨政機關應當遵循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的原則,嚴格執行預算,嚴禁超預算或者無預算安排支出。政府采購應當依法完整編制采購預算,嚴格執行經費預算和資產配置標準,合理確定采購需求,不得超標準采購,不得超出辦公需要采購服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也明確規定,政府采購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該對外交流中心明顯屬于鋪張浪費,超標準采購背后是預算編制不合理或超預算采購。
三是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在政府采購項目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采購人存在無預算或者超預算采購、超標準采購、鋪張浪費、未按規定編制政府采購實施計劃等問題的,應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如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處分,并予通報等。
眾所周知,財政資金的使用需要經過政府的預算安排和審計監督,以確保資金合理使用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過緊日子”之前加上了“習慣”二字,這意味著黨政機關精打細算、厲行節約過緊日子,是一貫的、長期的、常態化的工作要求。黨政機關要把財政資金用到刀刃上,對外交流中心在裝修上大做文章,追求高檔和奢華,明顯違背了黨中央過緊日子要求和政府采購有關規定。此舉不僅是鋪張浪費,而且更是政績觀的扭曲。
無獨有偶。在中央紀委通報中還有一例:山西省清徐縣違規使用資金維修政府辦公樓樓頂,實際形成支出1193萬元。同時,項目還在城市廣場建設了多處景觀小品,包括一座銀色蓮花雕塑、一座景觀石、一處地雕、多棵仿真椰子樹,實際形成支出1305萬元……
在黨中央三令五申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情況下,超標準建設裝修之風仍屢禁不止,致使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時有發生。這些事件再次為政府采購人員敲響警鐘,為杜絕此類問題發生,各采購人應擔好主體責任,科學設置采購需求,嚴格按照采購預算執行采購,維護政府采購的良好形象,持續筑牢過緊日子思想,堅決剎住超標準建設裝修之風。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