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舞春分農事忙
【感悟自然】
燕舞春分農事忙
■ 徐靜
當第一縷陽光如利刃般劃破晨霧,湛藍的天幕上,燕群的剪影便勾勒出靈動的韻律。這些穿越秦嶺的精靈,嘴銜巴山夜雨的濕潤,掠過漢江如練的波光,在春分這一時節,準時叩響關中平原的門扉。
春分,是大自然的天平,將晝夜均分為等長的時光。而燕子歸來的軌跡,恰似關中平原上最精準的節氣密碼。它們輕盈地穿梭于如煙的柳絲間,影子在半坡遺址的陶罐上短暫停留后,又穿過碑林石徑的墨香,把流傳千年的詩句,帶進現代的村落?!皫滋幵琥L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鼻?,這些身姿矯健的黑色閃電,在新建小洋樓的屋檐下筑起泥巢,與晾衣繩上的紅肚兜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美好的田園風光圖。
春分,是農事的號角。當燕子在渭河灘涂上梳理羽毛時,關中平原上的農耕史詩便悄然地拉開了帷幕。鐵牛發出的轟鳴聲,驚飛了棲息在灘涂的白鷺。犁鏵翻起層層土浪,蟄伏一冬的蚯蚓紛紛舒展身軀。祖父滿是老繭的指縫間,不只是捏碎的土坷垃,更藏著杜甫筆下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的千年農耕智慧。無人機如雄鷹般掠過麥浪,攝像頭捕捉到的,不只是麥苗生長的實時數據,更是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千年回響。此時的麥苗,在春分的懷抱里,正準備起身拔節,每一刻都無比珍貴。
在涇惠渠畔,渠水澆地的灌溉方式,依舊保留著古老的韻律。春分時節,萬物需水,閘門開啟瞬間,涇河之水像一條銀色巨龍,沿著鄭國渠故道,浩浩蕩蕩地奔向廣袤的八百里秦川。祖父這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手持長桿,熟練地疏導水流,他專注沉穩的姿勢,與智能手機里便捷的灌溉APP,形成奇妙的古今對話。當智能傳感器監測到土壤墑情,那些 “水是莊稼寶” 的古老歌謠,在物聯網芯片里化作二進制的詩行。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田埂邊,智能手機突然響起,是農技專家的視頻連線?!靶焓澹贷溍绲诙~的葉尖有點發紫,可能是缺磷。”鏡頭里,無人機實時回傳的農田影像,與祖父布滿老繭的手掌重疊。傳統經驗與現代科技交融,恰似渭河與涇河在平原交匯,孕育出“科技助力農業興”的新圖景,而這一切,都圍繞著春分時節麥苗生長的關鍵節點。
暮色中的農家小院,燕子在太陽能路燈下呢喃。孩子們追逐著AI掃地機器人嬉戲,老人們圍坐在智能溫控大棚里品茶。此時,中央臺新聞聯播傳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政策報道,窗臺上的物聯網氣象站閃爍著綠色光芒。這光芒,是古老的二十四節氣與現代數字時代之間,溫柔且意義深遠的握手。在春分這個特殊時刻,科技與傳統攜手,共同為農事服務。
當最后一縷晚霞將終南山巔染成絢麗緋紅,歸巢的燕子把身影投射在村史館的玻璃幕墻上。泛黃的老照片中,祖輩們當年挑水抗旱的堅毅身影,與如今田野里智能灌溉系統的銀色管道相互輝映。這些穿越時空的燕子,見證了“春分亂紛紛”這一古老農諺的代代傳承。如今,又在5G基站的信號塔里,開啟新的春天篇章。
燕舞春分農事忙,在這個晝夜均分的日子里,關中平原上的新農人將傳統與現代的絲線交織,在希望的田野上繡出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那些掠過地膜覆蓋田疇的燕影,既是《詩經》里“燕燕于飛” 的古老回響,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靈動的注腳,更是春分時節農事蓬勃開展的生動寫照。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