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畫安全可控的數字化未來
擘畫安全可控的數字化未來
——2025中國數谷·西湖論劍大會綜述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在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數據要素×人工智能”正成為驅動科技與產業變革的核心引擎。近日,2025中國數谷·西湖論劍大會在杭州召開,政產學研用各界專家聚焦數據要素市場化與AI創新融合,展開深度研討。從網絡安全量化體系構建,到AI智能體重塑安全防御,再到數據要素化的挑戰破局,一場關乎數字未來的思想盛宴,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
數據安全流通共生
當前,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數據交易平臺、數據要素市場等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正加速推進,但數據流動安全規則、數據流通安全技術、數據濫用風險等問題仍廣泛存在。
中國計算機學會原理事長、CCF計算機博物館館長梅宏作《數據要素化面臨的挑戰》主題報告。他指出,數字化轉型就是需構建以數據為中心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模式。當前我國數字化轉型尚處起步階段,數據資產法律屬性尚未明確,資產地位未獲確立,權屬確權缺乏共識,流通交易規則缺位,利益分配機制亦不充分,同時還面臨安全隱私等系列問題。在梅宏看來,數據是智能的基石,正如燃料之于火箭,這一輪AI革命的三要素——算法、數據、算力中,數據實為關鍵核心。
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徐青山在發言中指出,當“數據要素×”效應逐步顯現,重構安全體系、推動安全能力、數據流通、治理機制的進化與躍遷已刻不容緩。“沒有安全,流通就無從談起;沒有流通,數據就難以賦能千行百業。”數據安全與流通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構成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核心前提。
AI賦能主動智治
面對數據安全與流通的雙重挑戰,技術創新成為破局關鍵。
安恒信息董事長范淵發表了題為《AI×數據要素:擁抱智能體時代》的主題報告。他提出,數據要素化時代,數據流通規模與速率激增,靜態安全防護已難以滿足需求,構建貫穿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動態數據安全體系迫在眉睫。AI作為破題關鍵,能深度解讀數據、精準理解業務、洞察行為意圖,基于內容匹配企業業務,依據業務判斷數據資產重要性,結合日志與歷史行為分析運維人員意圖,從海量操作中精準揪出異常。“我們既要看到人工智能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要正視其帶來的前所未遇的風險和挑戰。”范淵強調,當前,必須將大模型風險評估檢測列為關鍵任務,讓大模型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敢用、可用、好用的良性發展。
“制度+技術”雙輪驅動樣本
作為國家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前沿陣地,杭州以“三數一鏈”創新框架(數據交易場所、數據流通網絡、數據治理體系、區塊鏈技術支撐)打造制度創新高地。杭州市副市長方毅在會上強調,杭州正聚焦海洋經濟、金融、醫療等重點領域,打造行業級數據空間,推動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實現“可用不可見”,著力破解數據要素跨域流通的核心瓶頸。
徐青山在發言中進一步指出,作為國家數據基礎設施試點的核心承載地,杭州依托“三數一鏈”框架構建全鏈條制度體系:出臺全國設區市層面首部關于數據流通交易的地方性法規——《數據流通交易促進條例》,設立10億元數據要素產業基金,配套數據要素合規委員會與改革沙盒機制,允許企業在金融、醫療等6大行業數據空間開展創新試點,實現數據“采集—加工—交易—應用”全流程規范化管理。他特別強調,杭州通過隱私計算、區塊鏈存證等技術賦能,已實現行業數據空間的安全互聯,確保數據流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追溯”,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提供了“制度+技術”雙輪驅動的杭州方案。
從試點經驗到全國范式
此次大會成果豐碩,發布了海洋經濟行業可信數據空間、“三數一鏈”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杭州試點任務階段性成果。其中,海洋經濟行業可信數據空間通過關鍵技術構建支持可信管控、資源交互、價值共創的數據流通利用技術體系,已開發創新應用場景40個以上,如核電冷源環境預警、北極航道航行保障、臺風風暴潮智能預警等,預計服務超千家涉海企業及管理部門。
“三數一鏈”以“1個共創平臺、2項測試規范、3大可信數據空間、6大工具平臺服務、8大行業場景應用、120+數商企業接入”為核心框架,其中兩項標準規范為跨行業數據流通奠定技術基石。
大會還共同發起了“數據要素×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展倡議”,在“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技術創新、推動組織創新、支持場景創新、重視生態創新”5個方面著力構建開放、融合、協同、安全的“數據要素×人工智能”發展新格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