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厝里古居多
【天地之間】
閩清厝里古居多
■ 諸紀紅
車子在閩清縣的山路上盤旋,窗外是層疊的綠意。竹林掩著溪澗,芭蕉葉在風中翻卷。當山勢漸緩,一片開闊的河谷平原在眼前鋪展,白墻灰瓦的聚落星星點點嵌在稻田間。同行的本地文友抬手一指:“瞧,六都到了,宏琳厝就在前頭。”
轉過一道山梁,驀然撞見那片屋宇。遠望如停駐山坳的巨舟,翹起的燕尾脊是鼓滿風的帆。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方形大厝,大小廳堂住房鱗次櫛比,格局宏大而嚴謹。75歲的黃德展老人倚在虎頭門邊,手指撫過門楣:“這起厝,怕是用掉七萬根杉木,黃家先祖從藥材生意里攢下銀錢,三代人接力才壘成這座‘民間故宮’哩。”
踏進厝門,三進院落次第展開。首進天井兩側的書院窗欞透亮,仿佛仍有童子誦讀聲縈繞梁間。二進廳堂的楠木柱穩穩立著,柱礎石雕的蓮花瓣被歲月磨得溫潤。最妙是過雨亭的巧思,橫跨院落間的長廊頂蓋微微內傾,雨水順著瓦槽匯入院中石渠。老人笑道:“黃家阿婆穿堂過戶,雨傘都懶帶。遇著火險,拆了廊頂便是現成的隔火巷。”
穿行在厝內,防御的智慧俯拾皆是。女兒墻彩繪著“登云”“步月”字樣,檐下“兔耳”瞭望孔正對遠山隘口。黃德展叩擊著風火墻的幾字形墻體:“早年間厝里走過水(火災),就靠這厚墻生生攔住火頭。墻頭這疙瘩的瓦,算是閩清土法,風吹雨淋倒更牢實。”說話間,一陣鞭炮聲炸響,紅綢纏繞的聘禮隊伍穿過中廳。老人眼角的細紋舒展開:“后生仔今日討親,厝里辦喜還照老規矩,日頭正頂接新人,天擦黑拜堂。”
行至第三進的小姐閣樓,木梯吱呀作響。推開格窗,層層疊疊的黛瓦在日光下泛著釉光,瓦縫間幾莖細草在風里搖晃。此地曾圈住多少少女的光陰,如今唯有春燕年年認著舊梁筑新巢。
樸拙沉穩的宏琳厝,倒與南安的紅磚大厝相映成趣。蔡氏古民居的燕尾脊上,彩瓷蟠龍在晴空下灼灼耀眼,深巷中南洋帶回的花地磚與本地白石墻基奇妙共存。廳堂隔扇上,透雕間可見墨字:“讀書非精不欲博,用心非純不欲紛”,說的是閩南書香門第那份字字斟酌的勁頭。
日影悄然爬上柯洋山坡時,宏琳厝檐下的燈籠一盞盞亮起黃暈。黃德展拎著竹凳坐到門埕石階上,看細囝繞著一對石旗桿追逐嬉鬧。曾有人開出大價錢要買走厝旁那棵老楸樹,村民頭搖得像撥浪鼓:“樹是老輩留給囝孫的遮陰地,金山銀山搬來也不換。”正是這份近乎執拗的守護,讓宏琳厝的木梁始終散發著清冽松香,讓蔡氏古厝的磚花從未褪去鮮亮神采,也讓群山深處那土樓上的炊煙,依舊隨著日升月落,飄飄搖搖散入云間。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